众所周知现在说“千金”的时候,都是指的女子,那么“千金”一词本来指的是男子,是如何变成专门指代女子的词汇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男子称“千金”的由来
(资料图片)
南北朝时期的梁国有个叫谢朏的人,他从小异常聪明,年仅十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声名远播,他的父亲名士谢庄非常喜爱他。
一次,谢庄带着谢朏外出游玩,中途,谢庄令谢朏作一篇文章,谢朏不假思索、挥笔而就,同行的当朝重臣王景文看完谢朏的文章后,不吝惜赞美之词,对谢安说:“令郎真是神童,以后定能出人头地。”
谢庄听闻王景文这么说,特别高兴,抚摸着谢朏的背,充满爱意的说:“你是咱们家的千金啊。”
皇帝孝武帝对谢朏的名声有所知晓,他在姑孰游乐的时候,特意让谢庄带着谢朏陪驾,并命谢朏写《洞井赞》,谢朏文如泉涌,很快将文章奉上,孝武帝当场夸奖他:“年龄不大,却是个奇童。”
我国有篇著名的文章《伤仲永》,讲的是神童仲永长大后寂寂无闻、沦为普通人的故事,谢朏和仲永不同,他的一生可谓成功,仕途方面,他当过司徒、中书监,写作方面,他成为了公认的文学家。
自从谢庄把宝贝儿子谢朏叫做“千金”之后,“千金”便被古人用来指男子,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元朝。
“千金”成为女子的代名词
元朝人张国宾的潮剧作品《薛仁贵荣归故里》,描写了农家之子薛仁贵由于建立军功而被封王爵,他回到故里时,不嫌弃以前的穷苦朋友的事。
剧中,有词曰:“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
这是“千金小姐”第一次有明确记录的出现,同时,“千金”被人们拿出单独使用,它和“千金小姐”一样都能做女子的代名词,从此,以“千金”称呼女子开始普遍地应用。
值得说明的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里,“千金”指的女子有两个特征,一是生于富贵人家、二是未婚,平常百姓家的女子基本不会被叫成“千金”,到了现当代,“千金”才随意的用来称呼有钱人家或普通人家的女子。
“千金”成为女子代名词的来源另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伍子胥的父亲武奢官任太子太傅,太子遭遇政治构陷,武奢受累,构陷太子的人忌惮伍子胥和伍子胥兄长的才华,向国君进言,铲除伍子胥兄弟二人。
面临危机的伍子胥决定外逃吴国,路上,他狼狈不堪,常常饥饿难忍,有次,他看见位正在洗衣服的女子,女子身旁的筐里有做好的饭菜,伍子胥不顾脸面,上前向女子恳求将饭菜施舍给自己。
洗衣女子心地善良,便大方的将饭菜给予了可怜兮兮的伍子胥,伍子胥吃饱肚子后,鉴于形迹败露可能引至祸端,请洗衣女子不要和任何人提起遇到过他。
伍子胥丝毫没有不信任洗衣女子的意思,怎料,洗衣女子十分刚强,为使伍子胥安心,居然投水自尽,伍子胥未想到洗衣女子竟有如此举动,悲痛之下,不顾流血手疼,咬破指尖,以血写誓言:“待十年后,我定以千金报答您的恩德。”
后来,伍子胥官居吴国大夫,他领大军杀回楚国报仇雪恨,军事行动告一段落之际,伍子胥带着千金寻觅洗衣女子的家,可惜没有找到,他于是去往当年洗衣服女子投水的地方,把千金掷入水中,自此,有了“千金小姐”的说法。
不过,伍子胥和洗衣女子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能当成“千金”用来指女子的确切来源,就算它真实发生过,“千金小姐”一词也是昙花一现,直到上文提到的元朝,“千金小姐”都没有广泛应用。
“千金”为什么成了女子的代名词
古代,人们主要用金、银、铜做货币,“千金”的本意实际是金属货币的度量单位,那么,“千金”是多少呢?
秦始皇灭六国,度量衡得以统一,二十两或二十四两金为一金,千金也就是一千个一金,汉朝一金的概念变为一斤金。由于社会贫困,封建时期的金的概念基本是铜而非金子。
即便如此,“千金”仍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它也就有了“价值不菲”、“珍贵”的引申含义,经尤其是戏剧传播的历史因素促动,它衍生出专指富家未婚女子的意思。随着社会等级消失,贫富差距减小,“千金”便开始泛指所有家庭出身的女性。
戏剧里的“千金小姐”
“千金”一词在古代往往和“小姐”一词合并使用,那时的戏剧里描绘了很多“千金小姐”。
现在,人们对“千金小姐”的印象大多来自流传至今的古典戏剧。戏剧里的“千金小姐”各个家世显贵、面容姣好,其中,大多具有不嫌贫爱富的优秀品质,会跨越阶级局限勇敢地追求爱情。
国人常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绚丽多彩,是不能舍弃的瑰宝,从本文讲的“千金”的演变就可体会出一二。
有些国人不爱好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是无趣、无意义的的陈年旧物,实际上,每个国家和社会都脱离不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有必要重视它们。
传统文化也并非真的枯燥无味,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欣赏它,它孕育的深刻内容是能散发令人沉醉的气息的。
上一篇:岳钟琪本是清朝大将,那么为什么才3年他就过了巅峰期?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张艺谋担任监制陆川执导(引题) 电影《北京2022》记录北京冬奥会(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去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
2023-02-22 10:52
近期,优质国产年代剧频繁引发“隔代追剧”现象,以改革开放为创作背景的《风吹半夏》就是其中一部。在看似云淡风轻的名字下,该剧讲述了时代
2023-02-22 10:55
原标题:权威快报|“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
2023-02-22 10:56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挂牌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更好保护、传承、利用水下
2023-02-22 10:47
原标题:艺术展览如何化解“甜蜜的烦恼”蔡敏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观展”热,去一些名气很大的展览上“打卡”、集章,购买文创产品等
2023-02-22 08:44
原标题:守正创新,重现大师风采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敬惟“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这段1
2023-02-22 08:32
原标题:如何让一顿饭有效参与影视叙事(引题) 影视剧中“吃饭戏”的热闹与门道(主题)桂琳影视剧中,一顿饭仅仅是一顿饭吗?答案显然是否
2023-02-22 08:40
原标题: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引题) 人工智能“推着”绘画往前走(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赖睿如今,人工智能绘画已成为热门现
2023-02-22 08:46
原标题:非虚构历史作品影视剧改编的困境与尺度(主题)——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副题)邱唐新年的古装剧,最为吸睛的无疑要属刚刚
2023-02-22 08:40
原标题: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开幕人民日报榆林2月21日电(记者龚仕建)近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年会
2023-02-22 07:38
原标题:都市逻辑中的人和故事(主题)——读王唯铭的《蝶变上海》(副题)陈保平如果抬头看一棵百年大树,你可能会有点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但
2023-02-22 07:44
原标题:少林武僧团瑞士演出圆满收官全程“一票难求”中新社郑州2月21日电(记者李贵刚)记者21日从中国嵩山少林寺获悉,少林寺武僧团今年首次出
2023-02-22 07:52
原标题: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
2023-02-22 07:34
原标题:那些爆火的文旅局长们,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改变?都波社交媒体截图。最近,黑龙江塔河县文旅局局长都波因为一则短视频意外走红。视频中
2023-02-22 07:34
原标题:青海西宁:二月二龙抬头非遗盛宴开新头今天(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一天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
2023-02-22 05:37
原标题:京味年代剧升级青春靓丽版(主题)《情满四合院》姊妹篇《情满九道弯》央视开播(副题)北京晚报记者邱伟电视剧《情满九道弯》正在央
2023-02-21 15:54
原标题:杨派经典《杨家将》韵味悠长(图)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昨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菊苑芳华专场演出精彩继续,在中华剧院
2023-02-21 14:37
原标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举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陈国欣2月19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在山东省德州市
2023-02-21 14:37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角宿东升万物生长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古人在这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
2023-02-21 14:55
原标题:安徽黄山“二月二舞草龙”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央视网消息: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每年二月初二都会上演精彩传统民俗活
2023-02-21 13:56
原标题:《阿凡达2》票房升至影史第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吕克《阿凡达:水之道》(阿凡达2)在上映两个多月后,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泰坦尼克》
2023-02-21 13:44
原标题:黄渤王一博演绎街舞情(引题)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20日,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并发布“滚烫青
2023-02-21 11:33
原标题:《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邀您共赏笔底云烟铸就的爱国精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邀您欣赏画家吴湖
2023-02-21 11:45
原标题:回顾关于艺术的冒险之旅(引题)李冰冰发文告别“会画少年”(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20日,李冰冰发长文告别湖南卫视综艺《会画
2023-02-21 11:40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展出光明日报记者陈雪光明日报讯(记者陈雪)2月17日,“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开
2023-02-21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