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火耗归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资料图片)
如果说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盛世,康雍乾盛世一定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处于中间的雍正时期,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为后期的乾隆盛世做好了铺垫。
康熙为了恢复清廷的经济,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有一条政策叫做“火耗归公”是雍正极力推荐的。
那么,这“火耗归公”是什么样的政策,能够让皇帝中的劳模雍正皇帝这样推荐呢?
“火耗”由来已久
“火耗”这个词其实早在元朝就已经出现。当时只是出现在《元史》中描写征收矿税的活动中,并没有什么特指含义。
到了明朝,因为我国古时候以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金银则是次要的贵重货币,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部门很少进行货币重铸,所以也没有因为重铸引起的损耗情况。
一直到了元末明初,银子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火耗这个词才开始出现。
火耗在这个时候是和银子直接挂钩的,是指银子在反复熔炼的时候所产生的损耗,但是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银子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铸币
当政府向民间进行征收赋税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散碎银子交到官府,这时候为了方便运输,官府就会对这些碎银进行重铸。
因为没有统一的白银铸造工艺,所产生的损耗程度也不同,但各地官员就会把损耗的这些火耗加到征收的指标中,用来弥补上交国家的不足。
这时候的火耗,就已经变成一个数据、指标,但还是比较单纯的。
到万历年间,因为国家向民间征收的税赋指标太高、种类太多,所产生的火耗也更多,这时候就有一些官员打起了火耗银的主意。
他们在向百姓们征收的税赋中,多加上了一些火耗费用,表面上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但实际上他们却在里面中饱私囊。时间一久,百姓们上交的税赋总是不能如数到达国库内,就造成了国家的经济赤字。
于是国家再加赋、百姓再交税,最后却都便宜了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员。
到了清朝的时候,顺治就已经发现了这种制度的弊端,下命令禁止地方官吏私加火耗。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从火耗中“发家致富”的还是大有人在,朝廷的禁令几乎是一纸空文。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贪墨火耗已经成为官员中人尽皆知的潜规则,不仅下面的人要克扣,还要给上面的人“孝敬”。
这样一来从上到下都吃了这碗粥,便谁也不会砸这个碗了。
到了康熙年间,虽然政府依然强调,但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集体贪污、百姓卖儿卖女都不够抵偿所交税赋的情况。
雍正在没有当皇帝之前,是已经参与朝政的,也曾到民间了解过民情,对于这些掩盖在光鲜外表下的阴暗,他是比较清楚的。
所以在他登基当皇帝之后,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雍正登基之后第一批命令中,就同样有私加火耗的命令。不过,这个命令和以前一样,依旧没有太大效果。
雍正
改良、推广、发扬
雍正并非不想改掉火耗的弊端,但是这种弊病牵连极深,雍正刚刚上台,如果用雷霆手段进行强制干预,恐怕会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应。
康熙曾经和朝内贴心大臣探讨过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多次商量,得到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不过好在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后,雍正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关键点:穷。
从明末开始,朝廷的官员收入开始逐步下降,到清朝的时候各级官员的俸禄更是少得可怜,甚至有些官员的俸禄根本不够一家人基本的生活开销。
正是因为穷,所以“人穷志短”造成了“官大手长”,这些官员才会变着法子地从各处贪钱。当然,这些官员中不乏有意贪污的官员,但是那也是少数人。
要改政策除弊端,还要让这些官员们活下来,为此,雍正颇费脑筋,但最终还是出台了一个能将火耗和国家财政支出相平衡的办法:火耗归公。
雍正的这个举措,可以简单理解成:用各地增收的火耗银,用作当地政府的办公费用。
也可以理解成为是各地原来私下藏的钱,放到明面上当做养廉银。尽管雍正在实施前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但是政策推行伊始,还是遭到了以年羹尧等大臣的强烈反对。
其实这些官员反对,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毕竟以前都是在暗中拿,现在如果政策实行那么所有的费用就要放在阳光下面,拿多拿少大家都在看着。
反对的意见还是被皇帝给一一驳回,雍正知道,想要变革就一定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就一定会有阻力,更何况这是从百官口中掏银子的事情。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政策的实行,雍正还特地补充了几条政策:
各地方以前的亏空,只要按期改正,全部既往不咎;在中央设立会考府,对全国各地上报的各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不合者全部驳回;严管地方各项陋规,严禁铺张浪费。
雍正
雍正给出的这些政策表面上是在规范地方对火耗银的使用,但是却把有法律责任的“亏空”一笔抹平,这已经是在用国家的条例法规做政策上的交换。
百官中还是有人看透了其中利害关系的,曾经担任过户部主事的山西巡抚诺岷就已经心领神会,他当即就给雍正上书,请求在当地首先实行火耗归公,将当地所得的20万两白银当做山西当地各级官员的养廉银。
诺岷的奏折送到京城后,当即受到了雍正的肯定。领导说啥就是啥、领导让咋干就咋干,这样的好员工哪个老板不喜欢啊。
紧接着,河南、两湖、两广等地的封疆大吏纷纷上书表示赞同,并且在奏折中说明了正常的火耗比例以及火耗银的用处,雍正见到之后十分满意这些大臣们的态度和表现。
巡抚官员
客观评价火耗归公与养廉政策
从客观上讲,雍正在全国大力推行的火耗归公政策,的确让国库能够一改以往的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地补充,仅雍正三年的一年时间,国库就从刚登基时的800万两变成了6000万两。
国库充盈,雍正就有更多的底气去做其他的投资和国家基础建设的发展工作,这也是为乾隆初期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上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了火耗归公作为地方办公、养廉费用,各地的可用资金也增加了很多,相比原来白花花的银子装进自己兜里,政府的可用费用更多、更灵活,增加了地方机构的办公效率。
另外,最为显著的效果,还是在整饬吏治方面的效果。
原本官员的收入可以说极低,但是执行火耗归公之后,能够拿到手中的养廉银加上恩俸,基本都能够达到以前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而且官越大、差距就越多。
从整体来看,官员们光明正大地拿到手更多的银子,就不会再去想贪污,地方官员原本已经搬回家的小金库又不得不重新搬回金库,在鼓励了官员工作的同时间接地对吏治进行了整饬。
从实际结果看,国库、各个地方的官库的存银都大规模地增加,解决了“缺钱”的根本问题,并且各个地方的财政管理、使用制度也都明细化、规范化,资金的使用也更加透明。
国库
虽然火耗归公的效果很明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政策还是存在着封建时代特殊弊端的。
首先,把非法侵占的行为合法化,间接地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以前的侵贪火耗银是犯法的行为,不论贪了多少都是犯法,是不敢明说的。
但是改革之后,官员们可以明目张胆地把火耗银夹在百姓的头上,一些百姓甚至要缴纳比以前更多的税银。
其次,即便推行火耗归公,但是私贪私占的违法现象依然存在。
以山西地区为例:诺岷推行政策得到雍正的奖赏,但是他的继任者伊都立,却以各种名义对火耗数目银进行调整,并且擅自增加火耗征收比例。
虽然雍正得知之后将伊都立罢官革职交给刑部处罚,但这却只是贪腐人群中的冰山一角。
再次,最终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官员从政的方向有所改变。地方官官职越大,养廉银就越多,但是京官和职能官员却没有这么多的养廉银,所以在京城当官的经常想着到地方去当官,地方的反倒不愿意进京,最终导致地方机构臃肿。
银子
结语
总体来说,火耗归公是建立在普通百姓头上的额外增收项目,在保证帝王和官僚阶级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们的压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火耗归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的确起到了特殊的效果,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才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被淘汰,变成历史大潮中曾经翻腾过的一朵浪花。
参考资料
《清朝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曹琳
《清朝文献通考》顾志华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标签: 发家致富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狂飙”式减压法不可取,正确方式是运动很多人认为,压力完全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其实不然。压力是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产生的。一件
2023-03-06 14:45
原标题:《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邀您共赏泼墨泼彩绘就的黄山传奇云烟化杳冥,山水入丹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
2023-03-06 14:35
原标题:全新阵容《天下第一楼》中饰演掌柜卢孟实(引题) 人艺浸泡20年王雷接棒经典(主题)北京晚报记者李俐方非摄下午五点,离首都剧场开
2023-03-06 14:48
原标题:戏曲大省福建:守正创新纳新苗中新网福州3月6日电(叶秋云陈曦)转轴拨弦间,选手们水袖飞扬、翩然亮相;伴随着明快流畅的曲调,选手们
2023-03-06 14:34
原标题:中国电影家协会发文悼念黄婉秋中新网3月6日电6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发文,沉痛悼念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其中提到,黄婉秋同
2023-03-06 14:45
原标题:寻访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户力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于世。他与北京有着不少渊源,曾四次进京,
2023-03-06 13:38
原标题:《流浪地球》《三体》何以异军突起?(引题) 科学家加持让科幻够“硬”(主题)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龚卫锋知名科学家担任科幻片的
2023-03-06 13:56
原标题:情感共鸣才是国漫破圈之道田可新马旻琪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罗小黑战记》《三体》,国产动漫看似佳作不少,整体却
2023-03-06 13:57
原标题:历史随笔(引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主题)在北宋,田钦祚是出了名的小人。《宋史》记载:“钦祚性阴狡,尤不喜儒士,好狎侮同列,
2023-03-06 11:50
原标题:话剧《水流下来》直面亲情冲突北京日报讯(记者王润)3月3日至5日,由顾雷编剧、导演,张巍和宇文秋实主演的话剧《水流下来》在鼓楼西
2023-03-06 11:36
原标题:《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啜饮古圣贤酿就的甘露文 本刊特约撰稿郑从彦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依赖于人类的
2023-03-06 11:52
原标题:“去有风的地方”慢慢治愈:(引题) 一场迎着风的向心之旅(主题)文 本刊特约撰稿丁乔三月,云南大理,“有风小院”门口,慕名前来
2023-03-06 11:37
原标题:《香樟木诗丛》第一辑出版:展示当代汉语诗歌最新创作成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近日,由诗歌评论家敬文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06 11:46
原标题:澳门大赛车博物馆将增设赛车手蜡像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5日发布消息称,今年适逢第70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举行,旅游局与香港杜莎夫人蜡
2023-03-06 10:39
原标题: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再开张(引题) “要让观众有期待,看了还想看”(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俐“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
2023-03-06 10:43
原标题:110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苏无锡中新网无锡3月5日电(记者孙权)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
2023-03-06 10:43
原标题:故宫恢复志愿者定时定岗讲解服务文 本报记者张恩杰3月5日,故宫博物院特别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历学笃行”志愿服务队,组织故宫志愿者牵
2023-03-06 09:55
原标题:张凯丽委员: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艺术人才聚合平台北京日报讯(记者武红利)文化旅游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导功能之一。全国政协委
2023-03-06 09:33
原标题:赛陀螺迎“三八”3月5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妇女参加陀螺比赛。当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举办“三八”
2023-03-06 09:48
原标题:学非遗技艺迎“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4日,建筑工人在南宁市学习水拓画技艺。3月4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广西分公司在广西南宁市举办“三八
2023-03-06 09:43
原标题:浙江文旅观察:收藏的文物,为什么要捐给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约十万件藏品,三分之一来自捐赠。这是记者采访该馆后最深刻的印象。日
2023-03-06 09:33
原标题:《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他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他三岁沦为孤儿,
2023-03-06 08:48
原标题:《海湾之遇》8日上映(引题) 致敬勇敢前行的“她”(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由高建国编剧并执导,黄璐、赵淑珍领衔主演,刘亦然、
2023-03-06 08:53
原标题: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全编60种在京发布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应妮)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首讲“养成文言文
2023-03-06 07:49
原标题:电影《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病逝(主题)魏明伦悼念:刘三姐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副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综合北京晚报著名表
2023-03-06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