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是朱祐樘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 ,他博学多才,文武兼修,御驾亲征打败蒙古小王子,但不住皇宫住豹房,广收义子,沉湎酒色,荒唐糗事一箩筐。很难简单地对其进行褒贬。
(一)顽劣好动皇家独子
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子(原还有一子夭折),他1岁时就被册立为皇太子,8岁时正式入学读书,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他自幼聪慧,资质不错,学业非常出色,对繁琐的宫廷礼节也十分熟悉,很有天子风范,他的父亲和大臣们都认为将来他会成为一代明君。
让人遗憾的是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没坚持得下来,由于生性好动,慢慢地不安心坐下来读书,而是常爱好去骑射游玩,更喜欢各种新鲜花样的玩法,越刺激越好。此时开始忧心的明孝宗,已经忧心得晚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病逝,15岁的明武宗登基,次年改元正德。
当上了皇帝。没有人胆敢来约束自己,明武宗更是彻底放纵了。他身边有个叫刘瑾的宦官,想方设法投其所好,得到了明武宗的宠信。刘瑾后来搜罗了张永、马永成,高凤等7个最会逢迎的太监,被人合称为“八虎”或“八党”,哄得小皇帝由厌烦朝政到完全不理政事,整天四处玩耍寻找新奇刺激。
(二)建造豹房广收义子
因为不愿住在宫中受人约束,明武宗打主意搬出宫去生活,因此他亲自在皇城西北为自己建造一座住宅——豹房。这住宅建造了五年,内有房屋200多间,用了24万两银子。住宅建造好后,他就直接搬进去住,再也不回宫了。这地方不仅仅是他的游乐场所,也成了他生活和处理朝政的行宫。
这住宅构造复杂,形同迷宫一般,里面豢养了大量的猛兽之外,还设立了妓院、校场、佛寺等。人嘛除了僧尼和歌伎,还有他的大量义子。明武宗的怪癖硬的有些怪,那就是自己年龄不大,就喜欢当老爸收干儿子,也就是收义子。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就收了一百多个义子,正德七年(1512年)一次性的将127人改赐朱姓,真是旷古末闻的奇葩事。
按照明太祖制定的规矩,京城守军守京城,边防守军守边疆,两种军队是不能随便互换的。特别是边防守军,承担着拱卫边境的重任,对边疆的情况熟,如果受到削弱,敌人就可能入侵。在义子江彬的鼓动下,明武宗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将边军换进了京,为此设立东、西官厅,由义子江彬和许泰来统率。他还在北方重要的军镇宣府建造了一座镇国府,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他还在来住公文上盖上”威武大将军印“,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就如小孩玩过家家游戏一样,又当皇帝又称臣,自己给自己发饷。
他对常驻边疆特别感兴趣,把豹房里的奇珍异宝、歌伎和僧人全都搬过来了,直到他去世,他也没有回紫禁城去住过。豹房和镇国府成了乐不思蜀的地方。
(三)御驾亲征打败蒙军
明武宗素来尚武好战,虽然行事荒唐,但十分希望能像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一样立下赫赫战功,流芳百世。因此他不惜把自己的行宫设在边远的宣城。
正德十二年(1517年),终于机会来了,蒙古小王子率兵来袭,和明军在应州大战。蒙古军占了上风,把明军一块块地分割包围,打算逐块歼灭。在这紧急关头,明武宗大胆地作了御驾亲征的决定。朝廷的多数大臣都表示反对。
想当年,明英宗率50万大军出征,在土木堡成了蒙古军的俘虏。现在明武宗不自量力,不是去鸡蛋碰石头吗?明武宗力排众议,仅率五六万人就出发了。在征途中,他一改贪玩好耍的本性,与士兵同吃同住,遇事和将领们商量后决策。遇到一次遭遇战,他还冲上前亲手杀死一个敌人。
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蒙古军退去,明军大胜。明武宗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和作战技能令人刮目相看。
明武宗31岁就病死了,要说他生性好动,经常游猎,身体虽不是倍儿棒,但算比较可以的吧。他的死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说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他在清江(江苏淮安)南巡,钓鱼时不慎落水,受了惊吓,落下了病根,第二年就病死在豹房里了。有史学家考证是他义子江彬害死的,但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天津人艺创排津味儿故事(引题)话剧《爱的嘎巴菜》下月“上桌”(图)(主题)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昨日,记者自天津人艺获悉,
2023-04-18 15:49
原标题:“红舞鞋”跳起来近日,天津师范大学双周音乐会——第三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舞鞋”舞蹈大赛决赛在该校音乐厅举行。来自21个学部
2023-04-18 15:35
原标题:《妈妈咪呀》《求职高手》等节目定档(引题)“女性综艺”展现女性群像(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爽)4月,一批女性题材的综艺官宣定档
2023-04-18 15:43
原标题:两位导演讲述“美味”烹制过程(主题)从剧版到电影版“希望把三姐妹的故事一直拍下去”(副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剧版《爱很美味
2023-04-18 15:41
原标题:“外卖诗人”15万公里写下4000首诗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悦今年54岁的王计兵和其他外卖员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地送餐;和别人有些不
2023-04-18 14:49
原标题:30年后,《男生贾里》“加更”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第一次认识那个叫“贾里”的男孩时,你多大?长大后的你还记得他吗?1993年
2023-04-18 14:56
原标题:远古发现丨科学家发现约8亿年前“串珠”生物新华社南京4月18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
2023-04-18 14:50
原标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打卡”人次达1 46亿记者:施雨岑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家文物局在武汉举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
2023-04-18 14:51
原标题:大提琴家王健“回家”首秀登台上交音乐厅文汇报记者姜方从上海走出去的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回家了。在春暖花开的上海,王健的日程表好比
2023-04-18 13:42
原标题:苏东坡的“花”样人生江柳“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在苏东坡眼里
2023-04-18 11:54
原标题:济南市图书馆打造“阅读大流量”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周晓伟从8岁开始练习弹钢琴,至今已有11年时间。到山东济南上大学后,她每周
2023-04-18 11:50
原标题:金中都城遗址将建主题公园北京日报讯(记者孙颖)西二环菜户营桥与西三环丽泽桥之间,将建设占地约15公顷的金中都城遗址公园。该公园
2023-04-18 11:36
原标题:非遗传承志愿者“毕业”日前,由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民间瑰宝记忆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结业仪式举行。3
2023-04-18 11:36
原标题:悬疑刑侦剧《尘封十三载》在好口碑中收尾,示范类型剧在浩然正气中的多面性表达(引题)时间的重量沉淀出警察的荣耀(主题)文汇报记
2023-04-18 11:34
原标题:男高音歌唱家、原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程志:(引题)攀登艺术高峰的脚步永不停歇(主题)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金洋3月29日,男高音歌
2023-04-18 10:38
原标题:国宝画重点|千年前的它们为什么这么像?绿釉莲花瓦当、蓝釉方砖、楔形砖……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村的温江多遗址现场,吐蕃历史文化
2023-04-18 09:52
原标题: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题)填补考古空白勾勒文明图卷(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张影百万年前的头骨、万年前的土陶器、温州古港的元代
2023-04-18 09:40
原标题:山西“盲艺人”展示非遗曲目北京晚报讯(记者王广燕)在太行山地区的基层,有着盲艺人宣传队这一特殊群体,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进行非遗
2023-04-18 09:44
原标题:体育电影《白色闪电》北京开机(主题)首次讲述中国女子雪车队追梦北京冬奥会的感人故事(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王金跃)昨天下午,
2023-04-18 08:39
原标题:两岸专家研讨“班春劝农”节气文化——(引题)“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让大家为之心动”(主题)闵喆“‘班春劝农’是中华节气文化的精髓
2023-04-18 08:36
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原标题:文创台灯、潮流玩具、主题咖啡馆……国家级非遗无锡惠山泥人——(引题)守得住传统跟得上新潮(主题)人民日报
2023-04-18 08:37
原标题:壮乡喜迎“三月三”当日,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举行庆祝“三月三”主题教育活动暨2023年青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随着传统
2023-04-18 06:41
原标题:“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公布中新网广州4月17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
2023-04-18 05:43
原标题: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一|3号头骨“藏”着多少人类进化的秘密?“我们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发掘任务,并荣获业界最高的认可,非常激动!”
2023-04-18 05:34
原标题:浙江杭州:为城市留存工业记忆4月17日,中建三局的建筑工人在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一期工程现场施工。位于杭州北部的半山地区曾是杭州
2023-04-18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