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快播:齐国实力和秦国不相上下 齐国最后为何不战而降

时间:2023-04-22 14:52:54    来源:趣历史网    

齐国为什么投降秦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秦一统天下之际,中原大地上曾短暂地出现了一段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混乱场面,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每一个国家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和势力,渴望成为一统天下的唯一霸主。


【资料图】

只不过在这场拉锯战中,秦国凭借自身的优势还是笑到了最后。秦始皇一统六国,成就秦朝霸业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只不过在这七个各有所长的国家中,秦国为何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国家?

而曾经有着更好一统天下机会的齐国,却又是因为什么陷进了灭亡的深渊?作为曾经最强大的国家齐国又为何在与秦国的直接交锋中不战自退?

齐国曾经有多强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从齐桓公开始,齐国的实力就属于各国中的佼佼者,按道理说齐国的政治经济基础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沉淀,本就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基础实力,尤其是在管仲重商富民的改革态势下,齐国国力又进一步富强壮大。

所以在当时各国看来只要齐国稳步稳打,齐国很有希望成为统一中原的霸主。在军事上齐国坐拥孙膑、田单等骁勇善战的战将,在政治上齐国大刀阔斧改革内政。

细细算来,从周朝建立开始一直到战国末期,齐国是唯一一个见证了中原大地这段时间变革的国家,整整800年的时间齐国的发展变革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自己国家的痕迹。

作为绵延已久的大国,即使是到战国中后期,实力远远倒退的齐国面对如日中天的秦国也是丝毫不惧,在持续已久的战事中,齐国竟也一路打破函谷关,把秦国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只不过在齐桓公死后,只关注于自己内部建设的齐国缺少了对外界的观察和了解,秦国为了扩充实力不断对周围邻国进行打压侵略,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与齐国有硬碰硬的实力。

只不过在小国纷纷求援之时齐国为保全自己的实力并未协助其他国家,在这一对比下,秦国在扩充自己实力的同时,齐国仍在原地停滞不前,这也就间接的造成了齐国势力的退步。

各国变法加紧变革

战国时期的紧张局势让各国都认识到国家想要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而提高实力的根本内因还在于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来让国家制度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还是秦国和楚国的变法。

楚悼王继位后,任命吴起主持变法,而吴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紧对宦官的职权限制规范,凡是世承官爵超过三代以上,就要对官爵收回进行重新分配任用。

除此之外吴起还对皇宫贵族的大臣严苛赋税,把贵族的土地纷纷没收,交还给农民进行再分配。

可以说吴起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他坚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利益再分配,虽然这一理念在现在被人广泛认可,但在当时却因为触犯了太多贵族的利益,悼王死后,吴起被联合起的贵族囚禁入狱,惨遭车裂而死。

或许国家的先行变革总伴随着流血和牺牲,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大胆变革的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任用,商鞅在位期间鼓励农业,改革赋税制度。

加紧军事改革鼓励军事行动,对没有军功赏赐的王公贵族的职务进行搁置,对在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军官接连提拔。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统一了度量衡,改革土地田亩制度,充分发挥人力和地利。

秦朝的变法虽然在各国变法改革中的时间是最晚的,但其维持的时间和效果却是各国中最为显著的,而秦朝也通过商鞅的一系列变革在军事和政治上获得了极为强大的内生动力。

秦朝也顺势灭六国一统天下,只不过商鞅的变法注定还是让太多权臣的势力受到侵害,秦孝公死后,缺少支持的商鞅也被车裂而死。

内忧外患的齐国

就在魏、楚、秦各国加紧变法的过程中,齐国的这段时间却白白荒废了,所谓的白白荒废不是说当政者毫无作为,而是说数年的攻城掠地全都无功而返。战国后期,秦朝为扩充自己的势力,将所有的战斗重心全部放在征讨晋楚之上。

在秦国放松了对齐国的关注后,齐国本也想扩充自己的势力,向周围的燕国和宋国加紧攻势,不过此时的齐国早已与当时春秋五霸的齐国相差甚远,在与燕和宋的对峙中,齐国不但没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遭到了其余六国的联合抵制。

一边是损伤严重的齐国士兵,一边是其余六国的虎视眈眈,齐国只能将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咽,吞下一场又一场失利的苦果。只有外忧倒也罢了,可此时的齐国内部早已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内部的官员早已思想倦怠停滞不前。

朝中大臣鲜有仗义执言的忠臣良将,更多的不过是浑浑噩噩的奸佞小人,而此时见微知著的秦国早已将齐国内部的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秦王安排大臣频繁向齐国大臣行贿,秦国没耗费一兵一卒,却在无形之间达到了最大的效果。

整个齐国的中高层几乎被秦国全部腐蚀,表面上看这些官员还是齐国的文武大臣,可实际上这些心不在焉的百官的心早就飘到了咸阳,人人都在为自己将来的仕途谋划未来,谁还管齐国的死活呢。

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84年,深受齐国烦扰的燕国看到报仇时机已到,暗中联合其余五国分兵三处向齐国发起猛攻,腹背受敌的齐国哪里顶得住六个国家的合力进攻,接连被夺下70余座城池,齐国的军队几乎被全灭。

有人会说即使明知不敌,齐国君王也应该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抵抗,总不应该让曾经的大国没落得如此悲情。

不过以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来齐国或许本就没有同秦国做最后抵抗的资本,在悬殊的实力差距下,齐国君主仍妄图明哲保身,怎可能为了所谓的脸面尊严去做无谓的斗争。

齐国的归降是命中注定也是大势所趋,从中华民族的角度上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国家统一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站在一代又一代前任齐国君王的立场上,又显得那么无奈和惋惜。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