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能不能取得成功?
靖难之役是不可能爆发在明太祖时期的,如果发生在那个时候朱棣也不可能成功。
我怎么就不能成功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真实原因是建文帝削藩政策,眼看削到自己头上,朱棣索性反了自己当皇帝,另一个原因也是朱棣对立皇孙当皇帝心里有些不满意。
藩王都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封的,目的是加强皇族的势利,取代功臣,所以朱元璋不会削藩,也就不存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了。就算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发动叛乱,也会以失败告终。
1:朱元璋是朱棣的父亲,朱棣造老子的反难有人支持。
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别小瞧这一点,古人观念里这一点是根深蒂固的,朱元璋是朱棣的父亲,又是皇帝,朱棣打起反父的旗号,没人跟着他造反。
2:实力差距太大,没有成功的机会,
朱棣只是一个藩王,造反的时候就北平这一小片地方,朝廷拥有全国的地盘,以一域对抗全国,人力,物力相差太多。对抗朱允文的时候,明显燕王的实力是弱小的。
军事能力方面,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那能力是顶级的,徐达,常遇春那样的名将也对朱元璋佩服的五体投地,朱允文自然不能相比,朱棣比那些名将也是有差距的。朱元璋还是个政治家,打朱棣也用不着他亲自出马,但绝对不会派李景隆这样的窝囊废去带兵,他选的带兵主将也不会比朱棣差,在加上实力比朱棣强,肯定能打败朱棣。
3:朱元璋不会像朱允文那样,下一个不能伤害叔叔的命令。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能成功,功劳的大部分归功于他的侄子朱允文下得那个命令,不许伤害他的皇叔,没有这个命令,朱棣早死多少次了,
没有那个命令我就活不了了
东昌之战,盛庸找到了朱棣打仗的弱点,围困了朱棣,但因为有建文帝不能伤害叔叔的命令,眼看着朱棣亲自断后带燕军逃走了,如果没有那个荒唐的命令,朱棣早死在火器下了,以后朱棣学聪明了,经常利用这道命令,冲锋时冲在最前面,撤退在最后边,让朝廷大军投鼠忌器,瞪着眼把好时机错过,最后导致失败。
朱元璋是政治上的强人,他的做事风格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你看他对付政敌的手段有多残忍就了解了,朱棣敢于造反,我就忍痛也得整死你,朱棣怎么能成功,不是投降被捉,就是死路一条了。
别反了,打不过你爹
总结: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时造反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022-04-02 05:25
2022-04-02 05:41
2022-04-02 05:30
2022-04-02 05:34
2022-04-02 05:34
2022-04-02 05:32
2022-04-02 05:37
2022-04-02 05:27
2022-03-31 18:43
2022-03-31 18:47
2022-03-31 18:29
2022-03-31 18:36
2022-03-31 18:32
2022-03-31 18:30
2022-03-31 18:36
2022-03-31 18:31
唐朝历史上资格最老的高级将领郭子仪,见证了整个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时代,儿媳是皇帝的女儿,自己更被皇帝称为尚父,官儿算是做到了极
2022-03-28 16:48
安史之乱结束后,安禄山的地盘上崛起的三位节度使李宝臣、田承嗣和李怀仙,他们曾经是战友,在安禄山和史思明麾下对抗中央,投降后成了同事
2022-03-28 16:48
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描述,体现董卓的残暴不止是他好色、奸淫宫女,而是他爱吃人肉,只要是被他发现有异心的官员,就当场杀掉,并饮其血食
2022-03-28 16:48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
2022-03-28 16:48
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你值得拥有!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2022-03-28 16:48
厦门海关统计,今年1-2月,福建省出口纺织服装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 9%。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是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主力军。1-2月,福
2022-03-26 23:53
3月23日,深圳包子铺老板12家店让外卖小哥免费吃火上热搜,网友纷纷点赞称要多买包子支持老板。包子铺老板陶先生回应称,会把爱心举措延续
2022-03-26 23:53
一心想着建楼改善村里条件,没想到却导致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纪工委干部,原邵家村两任
2022-03-26 23:53
3月18日,证监会公布2022年3月证券公司白名单,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中原证券等27家证券公司在列。据悉,证监会对公司治理、合规风控有效的
2022-03-26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