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今日精选: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却没有立太子呢?

时间:2022-07-27 18:25:03    来源:趣历史网    

赵匡胤在位的十六年时间里,他一直在谋划册封赵德昭为太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成功,一直到他四十九岁时意外去世都是如此。

赵匡胤有过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和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早夭,所以赵德昭实际上是长子,而赵德芳则是次子。


(资料图)

事实上,赵匡胤的四个儿子都出生在他当皇帝之前,而在他当皇帝之后,他的妃子们再也没有给他生下儿子,所以他膝下就只有两个儿子,如果不出意外,皇位继承人就将在赵德昭和赵德芳当中产生。

由于赵德昭年纪比赵德芳大九岁,且他是赵匡胤嫡妻贺贞所出,而赵德芳则是庶子,所以赵德昭显然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赵匡胤本人也是这么考虑的,但他至死都没有立赵德昭为太子,结果让弟弟赵光义抢了皇位,这是为何呢?

这件事其实要分几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赵德昭年幼,不适合立为太子。

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后周世宗柴荣还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就在为政变夺权做准备了,比如他在军中及朝廷广泛培植党羽,并与禁军首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结为结社兄弟,等等。但是,由于赵匡胤并非皇亲国戚,所以军中老大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他一直都没有机会染指,而是被柴荣的姐夫张永德长期担任。

赵匡胤的机会出生在959年,这一年柴荣率军北伐,连克三关三州,但在准备进攻幽州的时候,他突然生了重病,最后只得班师回朝。而在同年六月,柴荣在还未病愈的情况下再次北伐,赵匡胤看到了机会,他利用职务之便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其中尤以“点检做天子”的故事最为著名,直接导致柴荣对张永德失去信任,并在临死前撤销了他的职务,改由赵匡胤担任。

柴荣去世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了皇位,由于柴宗训年纪小又没有根基,所以朝政由宰相范质等人把持,而军权则掌握在赵匡胤手中。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制造了契丹入侵后周的谣言,范质等人不辨真假,连忙下令赵匡胤领兵出征,但他走到开封城外二十里的陈桥驿就不走了,而是停下来扎营修整,并于正月初三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带兵返回洛阳,逼迫柴宗训禅位于他,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之所以能兵变成功,与其精密的谋划分不开,但皇帝柴宗训年幼,对国家缺乏掌控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陈桥兵变前一晚,赵匡胤为了取得将士们的支持,曾派人在军中散播谣言,大意是说皇帝柴宗训年纪太小了,不是个可以效力的主,不如大家一起推赵匡胤为皇帝,大家也好有个奔头,结果大家的都觉得很有道理,便毫不忧虑地跟着一起造反了。

所谓主少国疑,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当时所处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忠君事主的思想严重被淡化,谁有实力谁当皇帝,造反的事情也十分普遍,后梁到后唐,后唐到后晋,后晋到后汉,后汉再到后周,这些朝代的更替,无一不是通过造反实现的。所以说,当时世道乱了,国家政权稳固难以保证,更何况是幼主当国,又怎么能坐稳皇位呢?

赵匡胤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有胆量发动兵权,他与之前几个朝代那些篡位的权臣其实没什么不同,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建立的大宋后来统一了全国,成为了一个正统王朝。

由于幼主根本不靠谱,所以赵匡胤在当皇帝之后,没有急着立太子,毕竟的长子赵德昭只有九岁,而次子赵德芳更是还在襁褓之中,如果他贸然册封太子,万一他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意外去世了,他的儿子肯定是无法坐稳皇位的。

为了避免辛苦打下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赵匡胤不立幼子为太子,但这无法保证家天下延续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给储君之位找了个备胎,那就是他更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说白了,赵匡胤的心思就是,一旦自己遭遇不测,至少弟弟赵光义可以当皇帝,依然是赵家人坐天下。

赵光义是陈桥兵变的参与者,也是北宋建立的功臣,更是赵匡胤最为亲近之人,为了以防万一,赵匡胤册封他为晋王兼开封府尹,重点是开封府尹这个职务,因为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无冕储君的代名词。这其实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开封府尹并不是真正的储君,认不认还得两说,一旦赵德昭成年了,赵匡胤可以册封他为太子,这样就没赵光义什么事了。

只不过,让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后来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但这是后话,事先是无法预测到的,所以赵匡胤当时这么做其实也没错。第二阶段,赵德昭成年后,赵光义已经逐步做大,再加上宋皇后对赵德芳的偏爱,所以赵匡胤没有急着立赵德昭为太子。赵匡胤称帝之后,很快就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他先是占领了荆南和湖南,继而灭掉了后蜀和南汉,最后只剩下南塘苟延残喘,被灭掉也是迟早之事。

到了这个时候,赵德昭已经逐渐长大了,具备成为储君的资格,赵匡胤也开始谋划册封他为太子,但现实却无比残酷,因为他遇到的阻力实在太大了。具体说来,赵匡胤遇到的阻力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逐渐做大的赵光义极其党羽,第二个就是他心爱的宋皇后。前文我说过,赵匡胤为了江山社稷考虑,没有立幼子赵德昭为太子,而是让弟弟赵光义作为储君的备胎担任开封府尹,这个做法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赵光义可不愿意只当备胎。大约在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的前十年时间里,他因为顶着无冕储君的光环,所以野心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当皇帝的野心,并广泛培植党羽,比如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

再加上赵匡胤一直没有给赵德昭封王,导致赵德昭在实力上完全无法跟赵光义相比,所以朝臣们开始选边站队,许多人都支持赵光义继续担任储君。由于赵光义逐步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就造成一个结果,赵匡胤虽然有心立赵德昭为太子,但也不能贸然将赵光义给罢黜了。再一个就是,当时赵匡胤不过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已经把该打的仗都打了,再也没有大的生命危险了,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和机会来慢慢将赵德昭扶上太子之位,不用急着罢黜赵光义,从而引发朝局动荡。除了来自赵光义的压力之外,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的态度也不可忽视。赵匡胤登基的时候,由于嫡妻贺贞已经去世,他便立继室王氏为皇后,但王氏在963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968年,赵匡胤册封宋氏为皇后,虽然宋皇后当时只有十七岁,但她出身高贵,祖母是后唐义宁公主,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则是后汉永宁公主,所以说她的家族是三朝国戚,宋史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实力非常庞大。很显然,赵匡胤娶宋皇后为妻,有政治联姻的成分在里面,但难能可贵的是,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且见多识广,进退有度,赵匡胤对她感情极深,也非常重视她的意见。

那么,在储君这个问题上,宋皇后是怎么考虑的呢?史书记载,宋皇后没有子女,所以赵德昭和赵德芳就是她的孩子,但由于赵德昭比她还大一岁,所以她每次见到赵德昭都很尴尬,一直在刻意与其保持距离。但赵德芳就不一样了,他比宋皇后小七岁,没有年纪上的尴尬,所以宋皇后更偏爱他,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宋皇后也更倾向于他。

虽然宋皇后没有直接表面自己的态度,但赵匡胤对此心知肚明,并在无形之中成为他册封赵德昭为太子的压力。综上,由于来自赵光义和宋皇后的压力,因此在赵德昭成年之后,赵匡胤一直没能将其立为太子。

第三阶段,赵匡胤决心易储,但因为性格原因,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关于赵匡胤的性格,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仁厚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很好地说明。以此作为前提,我们来谈谈易储问题,这件事如果放在朱元璋身上,他绝对会使用最果断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哪怕是造成血雨腥风也在所不惜。但赵匡胤性格仁厚,导致他无法向朱元璋那样采取果断手段,再加上他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压力也更大,所以他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即通过逐步削弱赵光义的权势,从而达到易储目的。

那么,赵匡胤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呢?答案是,效果很不理想,因为赵光义也是个人精,他知道赵匡胤的目的何在,所以表现得十分抗拒,甚至在某些事上与赵匡胤针锋相对,他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那时候羽翼丰满,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为了避免因为兄弟反目而造成朝局动荡,赵匡胤始终没能下定决心罢黜赵光义,也没有急于让赵德昭拥有过高的地位,至少他认为自己还有时间来慢慢解决易储问题。但让赵匡胤想不到的是,他这一犹豫,身体还真就出问题了,最后猝死在宫中。从现存的赵匡胤画像来看,他身体比较肥胖,再考虑到他年纪四十多快五十岁,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所以他的突然去世跟这个肯定有关系。

当然了,史书中记载赵匡胤去世当晚在跟赵光义喝酒,野史中更是记载了烛影斧声的精彩故事,无不将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联系起来,但我个人认为赵光义不敢这么干,也不会这么干。只能说,赵匡胤是因为身体疾病意外去世的,刚好赵光义跟他待在一起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与赵光义那时候矛盾重重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赵匡胤意外去世了,易储之事就戛然而止了,因为赵德昭和赵德芳根本就不是赵光义的对手。

从这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赵光义当时势力有多庞大。赵匡胤去世之后,宋皇后本来准备派人迎接赵德芳入宫继位,但传话的太监王继隆根本不敢去找赵德芳,最后将赵光义带去见宋皇后。宋皇后见到赵光义的时候,知道事情已经没有转圜余地了,于是对他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则回答他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从这一桥段我们可以看出,宋皇后态度改变这么快,跟赵光义权势熏天不无关系,她要是强行让赵德芳当皇帝,赵德芳也是无法坐稳皇位的,自身也不一定能得以保全,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赵光义当皇帝,至少可以共保富贵。所以说,赵匡胤的性格还是略显优柔寡断了,考虑的事情太多了,结果还没来得及解决易储问题,自己就猝死了,这或许就是天命吧。那么,赵德昭对于储君之位是如何看待的呢,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实际上,在赵匡胤在位之时,赵德昭作为实际上的嫡长子,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他除了担任一些虚职之外,连个爵位都没有,混得实在是惨。当然了,这是赵匡胤有意而为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不让他成为赵光义及其党羽的打压和排挤对象,这一点他或许无法体会到。由于不受赵匡胤重视,导致赵德昭一直不敢觊觎皇位,甚至在赵匡胤去世后,叔叔赵光义继位之时,也没有半点反抗,而是表现出拥立的态度。

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了表明赵匡胤是有意传位给弟弟的,他也假模假式地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并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但从内心而言,赵光义对赵廷美、赵德昭和赵德芳是十分忌惮的,所以一些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有一次契丹兵夜里偷袭宋军,赵光义在慌乱中走失,众臣担心军心不稳,便谋议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但赵德昭害怕赵光义,所以根本不敢接受。后来,赵光义返回了军营,他听说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但没有发作,只是没有在战后封赏功臣。

有一次,赵德昭跟赵光义议论封赏功臣之事,哪知赵光义大怒道,等你做了皇帝再去封赏他们也不迟!赵德昭听完大会惶恐,知道赵光义一直对他心存忌惮,为了保全家人,他回家后就自杀而死了。赵德昭死后两年,发生了一件很蹊跷的事情,赵德芳在睡梦中意外去世,死时不过二十二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是因为肥胖又吃多了肉才去世的,这实在是缺乏说服力,有拍赵光义后人马屁的嫌疑。

又过了两年,赵廷美也出事了,他被赵光义诬陷阴谋篡夺皇位,剥夺了他所有官职,还被削去王爵,其全家也被发配房州,不久后他就郁郁而终了,死时年仅三十七岁。而随着这三个人的去世,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赵光义的皇位了,他的儿子也可以顺利被他立为太子了,大宋江山自此彻底属于他这一脉了。

标签: 陈桥兵变 这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