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世界热消息:光王李忱从小就装傻,上位之后都做了哪些事?

时间:2022-08-23 15:43:11    来源:趣历史网    

唐朝末年,气数将尽,大多数皇帝都没什么作为,可是有一位皇子,他从小就装傻,一朝登基却用一道圣旨,吓傻了扶持他上位的太监和一众朝臣。这个人就是光王李忱。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之一,但无论多么富强的国家,传承过数代以后,都难免会积累下重重的矛盾而转向式微。对于唐代来说,由盛转衰的拐点,恰恰从它的最后一个盛世开始。


(资料图)

唐玄宗李隆基在前半生,还算是个好皇帝,但后来因为贪图享乐,重用安禄山等一众野心家,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仍然留下了很多问题,整个唐朝末期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中。

首先因为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各地藩王还是存在着。这些人手握重兵嘴上说着效忠朝廷,但如果时机到来,说不定就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另外因为大唐自身的孱弱,各个表面上暂时归附的游牧势力,心中又开始动起心思。

他们不时出现的摩擦,让朝廷不敢削减军备,这也成了每年的一笔巨大开销。就拿唐穆宗时期的一件小事来说,朝廷拟定把之前用来平叛的军队解散,但不给任何补偿,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不久后,河朔藩王再次反叛,这些曾经的平叛军队全部加入了叛军。除了这些让皇帝焦头烂额的外事,朝堂中的诸多势力,也明争暗斗得厉害。

唐宪宗时期开始,朝廷中的官员因为皇权的衰落,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以牛,李两个大臣为代表的两派。他们争权夺利,互相攻讦,史称“牛李党争”。而这些大臣表面上争夺的是朝廷的最高权力,其实他们只是代表着,不同的宦官集团的利益。

总而言之,在唐朝末期,真正的掌权之人,恰恰是隐藏在幕后的宦官们。他们当时的权力已经大到,可以随时安排更换皇帝的地步了。

既然没有权力,那么唐代后期的皇帝们耽于享乐,不思进取似乎也能说得通。毕竟今天你是皇帝,明天的事情还不好说,不如趁着在位的机会,好好享受一下。于是,自唐穆宗开始接下来的敬宗、文宗和武宗,都算不上合格的皇帝。四个人在位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三十年,而他们的死因大多是离奇的暴亡。

几任皇帝换下来,这个位置似乎已经成为,当时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了。这一次,掌权的太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傻子”,他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名为李忱,被封光王。

唐穆宗是他的哥哥,而之后的三个皇帝都是他的侄子。因为父亲老来生了他,所以李忱的年纪,比自己的侄子文宗还小一岁。他虽然辈分大,可是几位侄子却一直也对他不大尊敬。因为李忱从小就表现出沉默寡言,一副不大聪明的样子。不知是从谁的嘴里,为他下了这个定义,反正很快这人“蠢笨”的说法就传开了。这也成为了后宫中,绝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

唯有哥哥唐穆宗看出他的不凡,时常和他聊天,不过感情归感情,如果不出意外,皇位本来是跟李忱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就出在唐穆宗和他的三个儿子,实在去世的太快了。他们这一支的男丁,已经禁不起皇位的消耗,于是李忱就幸运地成了新帝的候选之一。当然,他此时距离当上皇帝还差着一点,毕竟在当时,谁当皇帝是太监说了算的。

不过李忱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看起来“傻”。这个特征简直是太监们最喜欢的“傀儡体质”,所以,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的李忱,就这样被推上了皇位。

公元846年,光王李忱被朝中的宰相,以及手握兵权的太监马元贽共同推举,登上皇位,成为唐朝第十七任皇帝唐宣宗。令所有人难以置信的是,李忱登基以后,处理起政事来驾轻就熟,而且处置十分得当。

这不但让朝廷大臣们纷纷觉得看走了眼,就连想把他当成傀儡的太监和宰相,也大吃一惊。但李忱并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上台后马上写下圣旨,以党争误国为借口,贬斥了宰相李德裕;又以太监乱政为理由,发配了马元贽。

除此之外,他把之前在党争中失势的官员昭雪,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这样就快速地搭建起了一个新的政治体系,也顺便解决了一直困扰皇帝的党争的问题。除此之外,他还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平定了各地的叛乱。

不久后,李忱重遣军队击败北狄,夺回被吐蕃侵占的领土,短短的数年时间,朝廷的内忧外患基本解决。在当时的国内,水旱灾害频繁,他还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借此机会为百姓减免税赋。

另外,李忱还专门设置灾害防治部门,派官员专门负责抗灾事宜。他一生都以太宗李世民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和皇家子孙。因为他的英明统治,也为他赢得了“小太宗”的美名,可惜这位皇帝也没能长寿,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李忱在位时的大唐,恐怕是这个朝代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在此之后,唐代的皇帝更换得更加频繁,而国家的衰落也似乎加快了速度。

标签: 内忧外患 安史之乱 明争暗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