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就算是亲骨肉,亲兄弟也可以闭眼弄死,那么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这背后必有隐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56岁就禅让大位了。
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常被金国胖揍。
他本人也在不断逃难当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他唯一的儿子夭折以后,宋高宗赵构,不得不为自己挑选了几个养子,养在宫中,其中就包括了赵昚。
有趣的是,赵昚并不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而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一脉的。赵光义的子孙有那么多,为啥赵构非要挑选赵匡胤的子孙呢?
有人说是赵构良心发现,觉得宋太宗当年篡位夺权,才导致了如今子孙被拐到北方受冻的下场。不管怎么说,更有趣的就是宋高宗禅让的时间了,他56岁就选择了禅让。可他本人却活了81岁,中间还有25年的时间,他只能担任太上皇。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宋高宗的胆子被吓破了。
宋高宗在对付金国大军的时候,基本都处于被动逃跑的状态,因为实在是打不过。在勉强到南方恢复宋朝政权以后,宋高宗依旧心有余悸。
这个时候宋高宗已经不想折腾了,与其接下来要承担成为亡国之君的风险,倒不如早点退居二线,回去养老比较好。
第二,宋高宗知道杀岳飞是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上台以后,立刻啪啪打脸宋高宗,他居然给岳飞平反了!这还得了?宋高宗还活着呢,你宋孝宗不是自诩孝顺吗?怎么能这么打脸宋高宗呢?
其实说到底,这件事还是宋高宗默许的。由于杀岳飞的事情影响太大了,要这么搞下去,谁还敢给你们老赵家干活呢?
可宋高宗自己也不能主动站出来认错,皇帝是不能认错的。因此他只有早点把大位传给宋孝宗,让宋孝宗来为岳飞平反,完美地解决这件事,平息朝中和民间的怨恨。
第三,宋高宗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大岁数。
56岁,对一个古代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很年轻的年纪了。再加上宋高宗颠沛流离的一生,他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能活到81岁。
因此他早点禅位给宋孝宗,主要也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倒不如卖个人情给宋孝宗,毕竟这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后来他发现自己越活越久,心里就有点儿后悔了。因此也尝试着插手过一些政务,不过那时候宋孝宗已经牢牢掌握政权了,也就没宋高宗什么事儿了。
二、宋孝宗赵昚,活了68岁,63岁禅让大位。
我觉得宋孝宗这么干就算是比较保守的了,56岁就禅让的宋高宗,显然后来有点儿后悔了,毕竟岁数还没到呢。可63岁的宋孝宗,这岁数的确不小了。
正常皇帝能活到63岁,就可以谢天谢地了,宋孝宗这个时候选择禅让,并不过分。这事儿还要从宋高宗去世时说起。
81岁的宋高宗去世以后,宋孝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连续2天都没吃得下一口饭。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主动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三年。
好家伙,皇帝守孝三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国家大事谁来处理?宋孝宗这个时候,将自己的儿子赵惇拉了出来,让他以太子的身份处理朝中大事,这一年宋孝宗61岁。
2年以后,宋孝宗觉得儿子赵惇处理政务井井有条,而自己在后宫的小日子过得也悠闲自在,因此他索性就把大位禅让给了宋光宗赵惇,自己跑到后宫做起了太上皇。
禅让后的宋孝宗,继续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但同时宋孝宗依旧还在插手朝中政事,甚至和儿子赵惇差点儿闹出政治风波来。由此可见,宋孝宗也后悔了。
三、宋光宗赵惇,活了54岁,48岁禅让大位。
这就很奇怪了,正常皇帝48岁会选择禅让吗?其实这事儿要从宋孝宗那儿说起。宋光宗继位以后,打算立皇后的儿子赵扩为太子。
这事儿本来也没啥,可宋孝宗却表示不满。为啥呢?因为宋孝宗觉得赵扩天性懦弱,他更看好自己的二儿子赵恺的儿子。宋光宗排行老三,越位成为天子已经很紧张了,如今宋孝宗还要把他侄儿立为太子,这不就让宋光宗更紧张了吗?
所以说,宋光宗自此刻意疏远自己的父亲宋孝宗,他很担心自己哪一天会被父亲给废了。再加上皇后不断在他身边煽风点火,挑拨父子俩的关系,结果到最后,宋光宗把自己搞出了心理问题。
脑子出了故障的宋光宗,总是出尔反尔,大家觉得这哥们实在是不适合做皇帝了。因此在宋孝宗去世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194年,群臣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直接改立赵扩为皇帝,也就是宋宁宗。强行将宋光宗变成了太上皇。
担任太上皇的6年时间里,宋光宗拒绝与宋宁宗见面,也不允许宫中任何人提及禅让、内禅等字眼,甚至连太上皇这个词都不准提。由此可见,宋光宗的禅让,那是被迫的,他心里一点儿也不情愿。
总结:禅让,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在世界遗产鼓浪屿,与当代艺术“切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要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需要坐船才
2022-09-09 15:42
原标题:纪录片《众神之地》(引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仅有4集、每集50余分钟片长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自
2022-09-09 15:35
原标题:作家吕铮、马伯庸等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主题)蔡骏、卓牧闲等十人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
2022-09-09 15:37
原标题: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
2022-09-09 15:30
原标题:博物馆里过中秋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46项文化活动今年传统节日“中秋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推出46项文化活动,其中13项展览,33项
2022-09-09 15:48
原标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举办征文大赛中工网讯(通讯员梅喻林涛)近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开展“我眼中的职工互助保障”主题征文大赛活动
2022-09-09 08:33
原标题:电影频道传媒关注荣誉揭晓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苗春)9月3日晚,2022电影频道传媒荣誉之夜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由电影
2022-09-09 08:39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举办“经典,予生活以诗意——‘文津经典诵读’十周年主题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雷宇翔9月7日,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228
2022-09-09 07:34
原标题:“上海出品”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万里归途》首支预告片发布,揭秘中国式撤侨幕后(引题) 手无寸铁的他们,带125位同胞踏上回家
2022-09-09 05:35
原标题:《万里归途》预告片曝光李雪健加盟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7日,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撤侨题
2022-09-08 15:34
原标题:京派内画代表性传承人高东升(引题) “反手”描摹壶里乾坤(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要在不足巴掌大的内壁画下江山美景、描摹人物
2022-09-08 15:38
原标题: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全国巡演启动中新网上海9月7日电(王笈)由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7日在凯迪拉
2022-09-08 15:28
原标题:石家庄:月饼制作迎中秋9月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一家月饼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月饼。中秋节临近,河北省石家庄市各月饼
2022-09-08 15:35
原标题:“我要演到不能演了为止”(主题)84岁吴彦姝演85岁母亲获奖电影《妈妈!》周六公映(副题)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84岁的吴彦姝凭借出演
2022-09-08 15:42
原标题: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引题) 古船整体出水将住进“新家”(主题)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9月6日,长江口二号
2022-09-08 08:33
原标题:可以吃的楚菜非遗文化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通讯员 陶慧 吴卉仙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德华楼包子、老福庆和牛肉面、孝感米酒、田
2022-09-08 08:36
原标题:20余档新老节目开启录制(引题) 浙江卫视发布综艺秋季片单(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爽)浙江卫视近日在秋季大会上发布新一轮综艺片
2022-09-08 08:35
原标题: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读书者说】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
2022-09-08 08:32
原标题:从首日票房不足35万元到票房破亿元(引题) 《隐入尘烟》的逆袭之路(主题)今晚报记者丁晓晨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由李睿珺执导、武
2022-09-08 08:25
原标题:江苏苏州新发现一处大型考古遗址9月6日,江苏苏州召开了一场考古遗址专家论证会,将苏州吴中区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至明清时期大型遗址
2022-09-08 05:25
原标题:《中国国际时装周:老厂房里的新时尚》作者:许之丰2022年9月6日下午,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原北京751老厂房六号炉车间里,展示了一场设计
2022-09-08 05:35
原标题:《海的尽头是草原》周五公映(主题)“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真实历史搬上银幕(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王金跃)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
2022-09-07 22:37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组又修复完成50册珍贵古籍(引题)他们是与时光对抗的匠人(主题)北京晚报记者赵语涵文并摄已经泛黄破洞的纸张,
2022-09-07 16:29
原标题:用音乐和诗展现两岸血脉情缘(主题)福建音乐家创作交响音画《海峡海峡》北京上演(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鼓声隆隆,紧接着,
2022-09-07 16:35
原标题:铜镜中的家国天下(主题)——迄今唯一铸有“人民昌”“中国强”铭文的汉代铜镜展出(副题)光明日报记者李洁张哲浩【新展大观】铜镜
2022-09-07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