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的发型与服饰都有着一些特殊的讲究,其中,成年人的发饰与未成年的是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古代一些女性的发饰,也是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女子长到15岁,就算是成年,可以出嫁,当然也有一些女子嫁人要更早一些。
(资料图)
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
“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
在成年之后,女子就会用这些成熟点的发型,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她们当然就要采用其他的发型,女孩在成年之前,还会经历过一段的少女时期。
丱(guàn)发
少女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在10岁以下的女孩还太小,估计也不会去留什么发型,在《红楼梦》中就记载过‘未留头的小丫头’,小女孩不会有什么特定的发型,很多还是选择短发,估计头发还没有留长。等稍稍长大一些,就会“丱发”,这种发型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
丫髻
未婚少女或者是一些年龄稍小的女孩都会用这种发型,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就是丫髻,从秦代开始,宫廷里面的很多女子,或者是没有成年的少女都喜欢留双平髻,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一般双平髻都是由两个丫髻组成,有的时候也会采用挂髻,如图下:那么等女孩长大了,还会有其他的发型变化,其实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区别没有那么大,古代对于女性发型区分,最主要还是通过婚配情况。
垂鬟分肖髻
未出阁的女子都可以被称为少女,当然也有一些女子长得很大都嫁不出去,那是例外的情况。这些未出阁的少女,其中一些人就采用垂鬟分肖髻,这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发型,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在隋唐时期,这种发型成为未出阁少女的主流发型,通过发型就可以判断出女子是否婚配,出嫁之后就会把自己的头盘起来,换成已婚女性的发型。
当然,小女孩也是非常喜欢美的,在市场上也有一些小孩专用的发簪,皇族和一些大户人家对于发型是有要求,可民间的一些百姓要求就没有那么严,他们也没有这个条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他们也生活在国内,不过他们的习俗与汉人是有着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发型上,也存在着一些区别,很多外族的少女,在没有成年前和男孩差不多,说到底还是文化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和成年女子发饰差不多,少女的发型样式也是受到宫里的影响,当时引领发型与服饰潮流的就是宫廷。
发型上有着不同的讲究,那么服饰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讲究,古代的女性穿着讲究非常多,一般都是穿汉服,现在人们也有些喜欢汉服,不过汉服穿起来非常麻烦,行动也非常不便,况且大部分汉服异常宽大,身材不好还真衬不出来。
刚生下的小孩无论男女,都会用襁褓包裹,这是小家伙们的第一种服饰,襁褓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一直流传到现在,很多小孩刚生下来也是用襁褓包裹。在4岁以前,其实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甚至常常会有不穿衣服的情况,古代条件不好,孩子也都皮实。
况且小孩活泼好动,等孩子长大了,女孩自然要开始注重着装,半臂小袴和背带裤是女孩常常会穿的一种服饰,无论男女都喜欢穿这样的衣服。到宋代就开始穿对襟短衫,这个时期由于辽金这些国家的出现,胡人风气传入到中原等地,人们的服饰也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等清朝入主中原,马甲开始流行起来,女孩们也开始穿马甲,马褂。男孩与女孩在样式上有着一些区别,不过总体还是都差不多的,等女孩长成少女,自然就不能和男孩混穿。
一般少女的着装样式与成年女性的区别不会太大,上衣下裳是标准配置,但少女还没有发育完全,个子与身材都与成年女子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很多少女的服饰设计得要相对精致一些,不过这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子才能这么做,普通百姓家里,女子的服饰也不会太好,就是一些粗布衣裳。服饰也不会太过华丽,在唐代,胡服开始流行,很多女子都喜欢穿这个上街,而且女性也非常喜欢穿男装,少女们也受到这种影响,更多来穿男装胡服。
在宫廷以及大户人家中,常常会有一些侍女,很多侍女都是没有成年的小丫头,她们的服饰被称为仕女服,还有一种是宫装,这与民间的少女们穿得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些丫鬟大部分都是终生制,没有机会到外面生活,因此她们大部分都要一直穿着这些衣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对于女性的束缚越来越严重,大家穿得也是越来越严实。总得来看,小时候男孩女孩的服饰都差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主要是以上衣下裳这类的服饰为主。
但皇族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像公主这些身份尊贵的女性,她们在长大的时候也会穿着不一样的服饰,一般都是特制的宫裙,服饰上讲究不会太多。这对孩子的家庭条件也是一种考验,毕竟要是家庭条件好的话,从小锦衣玉食,穿的服饰什么的质地和样式都要比其他的女孩强很多。这么多年,服饰也是在不断进行变化,社会的习俗也有明显的改变,华夏文明本身就在不断吸纳各种的文化,在不断的融合中产生了各种的变化,服饰随着文化的改变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如今的服饰也保留着原来的一些特点,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小女孩也开始追求潮流,古人也没有办法比,当然衣服最主要还是保暖能穿就行。在当时很多人对于样式的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毕竟古代很多人要先考虑好能否吃饱,小孩也是一样,能养活大了就很不容易,穿什么衣服不太重要,长大就行。现在人把之前流行的这些服饰都是称为汉服,不过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国内的文化也出现一定的改变,汉服也被认为是彻底断代,本身汉服也不是非常实用,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情。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2022年“中国旅游文化周”在泰国启动人民日报曼谷9月9日电 (记者孙广勇)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驻曼谷旅游办事处联合举办的2022
2022-09-10 15:42
原标题:记者Vlog丨中秋佳节临近一起体验以香港传统“扎作技艺”做花灯提灯笼、赏花灯,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近日来,香港各地多处悬
2022-09-10 15:38
原标题:千里共婵娟!AI绘制了一幅“中秋花月夜”中秋节,这幅AI根据古诗词绘制的“中秋满月夜”国风画卷,邀您欣赏。月光所至,就是故乡。不
2022-09-10 15:49
原标题: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中秋哪里可见皓月当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据天文专家介绍,今年中
2022-09-10 15:44
原标题:诗画里的月色(华夏博物之旅)朗朗夜空,皎皎明月。古往今来,我们与先人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中,皓月清辉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仰
2022-09-10 15:44
原标题: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礼赞英雄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应妮)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经典民族
2022-09-10 09:38
原标题:汉字里的“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
2022-09-10 09:44
原标题:北京图书节破圈融入服贸会(主题)保留最被读者认可的特色板块设置“航天科技”“元宇宙”等专台专架(副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
2022-09-10 09:39
原标题:陈酒调出新口味(主题)——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传说的创造性改编(副题)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暑期档公映,作为
2022-09-10 05:32
原标题:张艾嘉李少红陈冲执导周迅郑秀文领衔主演(引题)《世间有她》今登大银幕(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现实题材影片《世间有她》今
2022-09-09 16:31
原标题:在世界遗产鼓浪屿,与当代艺术“切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要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需要坐船才
2022-09-09 15:42
原标题:纪录片《众神之地》(引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仅有4集、每集50余分钟片长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自
2022-09-09 15:35
原标题:作家吕铮、马伯庸等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主题)蔡骏、卓牧闲等十人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
2022-09-09 15:37
原标题: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
2022-09-09 15:30
原标题:博物馆里过中秋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46项文化活动今年传统节日“中秋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推出46项文化活动,其中13项展览,33项
2022-09-09 15:48
原标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举办征文大赛中工网讯(通讯员梅喻林涛)近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开展“我眼中的职工互助保障”主题征文大赛活动
2022-09-09 08:33
原标题:电影频道传媒关注荣誉揭晓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苗春)9月3日晚,2022电影频道传媒荣誉之夜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由电影
2022-09-09 08:39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举办“经典,予生活以诗意——‘文津经典诵读’十周年主题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雷宇翔9月7日,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228
2022-09-09 07:34
原标题:“上海出品”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万里归途》首支预告片发布,揭秘中国式撤侨幕后(引题) 手无寸铁的他们,带125位同胞踏上回家
2022-09-09 05:35
原标题:《万里归途》预告片曝光李雪健加盟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7日,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撤侨题
2022-09-08 15:34
原标题:京派内画代表性传承人高东升(引题) “反手”描摹壶里乾坤(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要在不足巴掌大的内壁画下江山美景、描摹人物
2022-09-08 15:38
原标题: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全国巡演启动中新网上海9月7日电(王笈)由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7日在凯迪拉
2022-09-08 15:28
原标题:石家庄:月饼制作迎中秋9月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一家月饼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月饼。中秋节临近,河北省石家庄市各月饼
2022-09-08 15:35
原标题:“我要演到不能演了为止”(主题)84岁吴彦姝演85岁母亲获奖电影《妈妈!》周六公映(副题)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84岁的吴彦姝凭借出演
2022-09-08 15:42
原标题: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引题) 古船整体出水将住进“新家”(主题)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9月6日,长江口二号
2022-09-08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