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就是商鞅和张仪。
商鞅变法,在短短数年里,使得秦国的家家户户都能做到自给自足。男人们勇于参加国家的对外战争,对私斗却感到羞耻。秦国的百姓之间不再敢隐瞒触犯法律的亲朋好友的行踪,乡与县这样的地方行政机构都得到了很好地治理。
张仪游说,以连横之术分化六国,使得秦国兵不血刃地得到了黔中郡,成功弱化了魏国和楚国的发展势头。史书称赞,张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商鞅和张仪,对于秦国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功臣。但同样是跌宕起伏的命运,张仪的结局和商鞅是相反的。商鞅惨遭车裂,张仪回到了魏国做了相邦。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距呢?
1、两人与秦国贵族关系不同
根据史书记载,在第一次变法的过程中,商鞅除了对秦国管理百姓的法律进行了改革之外,还向贵族动起了手。商君之法规定,秦国宗室没有军功的不能受爵,每个贵族应该以军功定爵位,以爵位来计算自己能得到的土地田宅,妾室人数,服装的数量。
秦国有军功的人显赫光荣,没有军功的人则只能吃祖先的老本,而再下一代就完全没了依靠。这样的做法就很让贵族们感到恼火了,不光自己要倒霉,自己的子孙也要跟着没钱花,你想想,他们能不对商鞅恨之入骨吗?
然而,张仪却不一样。他在秦国的成就,主要是外交领域。张仪不得罪秦国的贵族吗?其实也有所冲突,但是,都是为了主张策略,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比如,张仪曾经向秦惠文王进言,说樗里子一直与楚国勾结。比如,张仪曾与司马错在战略部署上有过矛盾。但是,张仪与秦国贵族大臣的矛盾本质上是为了秦国的发展,而且是尽职尽责,并不激烈。所以,张仪和贵族们的矛盾远远比商鞅小多了。
2、两人与魏国的关系不同
虽然商鞅和张仪都是从魏国来到秦国,但是二人对魏国却有不一样的感情和态度。商鞅本身是卫国贵族,在魏国受排挤而来秦国。张仪则是魏国出生的草莽一个,受苏秦套路而来秦国。从根本上,商鞅不喜欢魏国,而张仪则没有。
公元前340年,魏国大军进攻秦国,商鞅在阵前欺骗曾经的好友,魏国的公子卬来会见,等人前来,立即将其绑架。后来,又联合齐国和赵国袭击了魏国军队。商鞅因为这次军功获得了商地的十五座城池为封地,被尊称为商君。可以说,商鞅作为一个臣子,真的是恪尽职守,为了秦国主动牺牲了声誉。
悲剧的是,商鞅被秦国通缉时,曾经也想逃去魏国。可是,由于当年商君欺骗魏国,致使魏国失去了河西之地,魏国的守城将领就是不让商君回去。由此可见,商鞅与魏国关系极差,这也是他不能回魏国善终的原因之一。
张仪和魏国的关系,就比商鞅好多了。史书记载,张仪曾被惠王派往魏国做相,期间多次劝说魏王与秦国和睦,并且暗通秦国攻打魏国。与商鞅相比,张仪处事更加圆滑,虽然同样是忠心于秦,但方式方法完全不同。通过张仪的努力和斡旋,一段时间内,魏国臣服于秦国,并且委托张仪从中议和,魏国与张仪关系自然是要好的。
3、商鞅和张仪在政权交替时,选择不同
当年,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犯了法,商鞅为了保证第二次变法的顺利进行,强烈要求对其进行处罚。他认为秦法之所以运行不畅,就是因为有太子这样的以下犯上的贵族。结果,太子的两位老师,赢虔和公孙贾代替太子受刑,这成为了商鞅不得善终的重要导火索。
商鞅的强硬举措确实维护了变法的进行。但是,他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已经得罪了太子,就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后果和已知的隐患。秦惠文王继位之后,赢虔的徒弟趁机诬告商鞅想要造反,年轻的秦惠文王一面有立威的心思,一面又想报当年的受辱之仇,于是开始派官吏追捕商君,进而引发了商鞅走投无路的悲剧。
张仪是怎么处理和秦武王的关系的呢?惠王去世后,张仪面对不喜欢策士的秦武王,采取了另一种曲线策略。他可是人尖子,一面向秦武王请求辞职,一面又给秦武王出主意,“大王啊,等我走了之后,我去哪个国家,您就以这些国家收留我为由,攻打那些国家。”这样,秦武王有了攻打六国的理由,还顺便将讨厌的张仪踢出秦国。
这一招太漂亮了,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定位变成了“秦武王的臣子”,也让秦武王乐得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张仪相对于商鞅来说,他首先就是站在新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取了上司的想法和心思,自然使事情得到了最好的解决方式。
史书记载,商鞅出逃魏国不成,只好又回到了秦国商邑,和自己的门徒以及属下派商邑的士兵向北出发,去征伐郑地。最终,秦军将他杀死在黾池,又将尸体车裂。
商鞅从被诬陷谋反,到走投无路真正带兵谋反,是一个十分讽刺的过程。作为始终坚持法制的变法者,主动犯法去谋反,看似让人十分的不解。现在看来,商鞅也许正是在用自己的谋反了诉说自己的不甘。用生命来验证秦法对于秦国的有利之处,也在向秦惠王和那些贵族们进行一次最后的示威和法律宣讲。
而张仪离开秦国之后,被母国魏国收留,并且依靠过往的贡献被任命为宰相,在任一年后病逝。
商鞅主改革而伤贵族,张仪主外交而伤敌国。商鞅损害众多贵族利益,张仪善于明哲保身。商鞅为秦国以身试法,张仪隐忍曲线求活。正因为如此,张仪的下场比商鞅好很多,原来结局早就定下了。他们的故事这也是在告诫,做事情总要有点余地,临危不能过于冲动,否则定会品尝苦果。
标签: 秦惠文王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畅享中秋书香体验趣味佳节作者:刘金梦9月10上午,北京永安路新华书店“欢度中秋—景泰蓝掐丝沙画”手工DIY体验活动现场。当日,北京
2022-09-11 15:30
原标题:千年文物嗨起来丨当月饼与文物“相遇”:这份传统文化记忆能有多香甜?赏月、吃月饼是中国人欢度中秋的“仪式感”圆圆的月亮和月饼更
2022-09-11 15:42
国社@四川原标题:赶马调重回泸沽湖畔“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四川省盐源
2022-09-11 08:41
新华全媒+原标题:千年共此月,在民俗中品味古韵中秋新华社杭州9月10日电(记者唐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022-09-11 08:37
原标题:异乡中秋夜苏应纯有些地方,注定是用来错过的。格凸河,想去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这三个字。后来查资料,知道格凸是苗语,意译为跳花圣
2022-09-11 07:35
原标题:半山野菊刘芳通常在花店是见不到野菊的。遇上它,总是在田埂或是野山坡上。一团团、一片片的碧叶黄花,微微的芳香会牵绊着你的脚步。
2022-09-11 05:47
原标题:绚丽的豫东杨亚爽《菊花》恽寿平[清]络因供图天气渐渐转凉,青枝绿叶的梨树,悄无声息地落下了第一片黄叶。难耐的酷暑终于褪去,迷人
2022-09-11 05:42
原标题:转头树叶已泛黄谢丽成周围似乎还没有丝毫秋的气息,结果,便立秋了。立秋之后,炎热并没有大的改观,早上起来依旧燥热。上班时挤上公
2022-09-11 05:36
原标题:凉风有信袁秋茜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望着皓月,不禁思念起故乡,怀念家人一起赏月、吃蟹的美好时光。我从小和妈妈
2022-09-11 05:49
原标题:菊念赵国培一丛丛菊香朝着阳光孩子一样冲着天空轻轻摇晃我多想同它们一样为困境中的友朋向冷意中的秋光送去深厚的抚慰让所有生命依然
2022-09-11 05:29
原标题:第十七届文华奖入围作品引关注人民日报北京9月9日电(记者郑海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正在进行,作为主体活动之一,第十七届文华奖在
2022-09-10 22:28
原标题:2022年“中国旅游文化周”在泰国启动人民日报曼谷9月9日电 (记者孙广勇)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驻曼谷旅游办事处联合举办的2022
2022-09-10 15:42
原标题:记者Vlog丨中秋佳节临近一起体验以香港传统“扎作技艺”做花灯提灯笼、赏花灯,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近日来,香港各地多处悬
2022-09-10 15:38
原标题:千里共婵娟!AI绘制了一幅“中秋花月夜”中秋节,这幅AI根据古诗词绘制的“中秋满月夜”国风画卷,邀您欣赏。月光所至,就是故乡。不
2022-09-10 15:49
原标题: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中秋哪里可见皓月当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据天文专家介绍,今年中
2022-09-10 15:44
原标题:诗画里的月色(华夏博物之旅)朗朗夜空,皎皎明月。古往今来,我们与先人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中,皓月清辉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仰
2022-09-10 15:44
原标题: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礼赞英雄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应妮)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经典民族
2022-09-10 09:38
原标题:汉字里的“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
2022-09-10 09:44
原标题:北京图书节破圈融入服贸会(主题)保留最被读者认可的特色板块设置“航天科技”“元宇宙”等专台专架(副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
2022-09-10 09:39
原标题:陈酒调出新口味(主题)——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传说的创造性改编(副题)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暑期档公映,作为
2022-09-10 05:32
原标题:张艾嘉李少红陈冲执导周迅郑秀文领衔主演(引题)《世间有她》今登大银幕(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现实题材影片《世间有她》今
2022-09-09 16:31
原标题:在世界遗产鼓浪屿,与当代艺术“切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要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需要坐船才
2022-09-09 15:42
原标题:纪录片《众神之地》(引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仅有4集、每集50余分钟片长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自
2022-09-09 15:35
原标题:作家吕铮、马伯庸等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主题)蔡骏、卓牧闲等十人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
2022-09-09 15:37
原标题: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
2022-09-09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