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
(相关资料图)
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南明的那几位皇帝暂且不算),他是从哥哥天启皇帝手中接手的大明江山,他接手时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当时的大明天下南方有农民起义军,北方有女真人建立的清朝政权,这也使得崇祯在位时期大明总是双向开战,国库十分空虚。
可以说崇祯继位初期大明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国库空虚,兵备废弛。有意思的是由于天启皇帝23岁就去世了,天启生前也没有来得及修建陵寝,崇祯继位之后还要忙着给哥哥修建陵寝,可是由于国库没钱,崇祯只能一再压缩天启陵寝的开支预算,但是最后建造工程进入尾声后,大明国库还是实在拿不出修建陵寝的尾款,还是依靠王公贵族捐款才把天启的陵寝尾款结算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生前已经拿不出富裕的钱来给自己修建陵寝了,不过虽然崇祯生前没钱修建陵寝,但是他却把自己的陵寝地址早就选好了,只是一直没钱开工修建而已。
后来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的宠妃田贵妃去世,崇祯很喜爱田贵妃,因此特意让她葬到自己选好的陵寝地址周围,希冀百年之后田贵妃还能继续陪在他身边。
同样还是由于没钱,连规模较小的田贵妃墓崇祯都拿不出钱来修完,最终崇祯拿了一部分的钱,田贵妃的老爹田弘遇拿出了一部分的钱,翁婿二人凑凑才终于把田贵妃墓开工修建起来,但是一直到崇祯自缢后,田贵妃墓还因资金紧张没完全修建完毕,只修建好了地宫和部分地面建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了京城,在大明危亡之际,崇祯在这天清晨命心腹太监王承恩敲晨钟召集群臣上朝,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
原来当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京城九门时,大明的王公大臣有不少人都纷纷反水了,比如兵部尚书张缙彦本来负责京城九门布防,结果他却和大学士魏藻德打开城门跪迎李自成。
因此崇祯当晨钟召集不到群臣上朝时,他就知道大明这回要完蛋了,绝望之际,崇祯也没忘记要保存皇室血脉,于是崇祯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
太子朱慈烺被崇祯托付给了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成国公朱纯臣,并且崇祯将京师兵权全部交到朱纯臣手上,希望朱纯臣能带领京城士兵护卫朱慈烺跑到南京延续大明政权。三子朱慈炯被崇祯派人送到其外公国丈嘉定伯周奎家中,四子朱慈炤被崇祯派人送到其外公田弘遇家中。
安排好儿子们的去处之后,崇祯就找到妻子周皇后和爱妃袁贵妃,他告诉她们大明大势已去,闯贼攻入京城,他和她们都在劫难逃,他不想皇后和贵妃受辱于贼人之手,因此现在赐她们自缢以保名节。
周皇后很刚烈,听崇祯说完之后,与他哭泣诀别,随即悬梁自缢。袁贵妃也随周皇后悬梁自缢,不过袁贵妃身材太胖了,把绳子压断了,崇祯当即挥剑朝袁贵妃随意刺了两剑,但是由于他心慌意乱并没有刺死袁贵妃就走了,因此袁贵妃命大活了下来,后来得到了清朝的善待安置,一直到顺治十年(1654年)才去世。
处死媳妇儿后,崇祯又担心两个女儿也受辱,于是来到女儿寝宫,先是将年仅6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刺死,又将16岁的大女儿长平公主砍断一臂砍成重伤。后来长平公主得到了清朝安置,在顺治三年(1646年)因怀孕染病而亡。
崇祯认为妻女都死了之后,又找到嫂子也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懿安张皇后,同样他也怕嫂子受到起义军的侮辱,赐嫂子张皇后自尽,于是张皇后与崇祯诀别之后,也悬梁自尽。
皇室的直系女眷基本都被崇祯整死了,这时候崇祯还没想到自尽,他还想着最后组织一次军队突出义军对京城的包围,于是崇祯任命大太监王承恩为京城提督,组织军队护送他突围。
但凡王承恩要是能组织起来军队,李自成的起义军都不会这么容易攻进京城,王承恩根本组织不到军队,最后没辙,他只能组织了几十名东厂太监提着刀护送崇祯突围。
几十名太监的力量根本护送不了崇祯,他们跑遍了京城主要城门,都突围不出去,最终王承恩只得又护送着崇祯回到紫禁城。
傍晚时分,崇祯已经基本放弃突围逃生了,他让王承恩再敲最后一遍钟,召集群臣进宫勤王,结果当然还是没有一个大臣能入宫。崇祯最终彻底绝望,决意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
彻底绝望的崇祯带着王承恩跑到了景山上,他最后看了一眼京城景色,随即仰天长叹喊道:诸臣误朕也,君王死社稷,大明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之后崇祯用血书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遗诏写好之后,崇祯就让王承恩独自逃命吧,说完他就解下腰带在树上自缢而亡,但是王承恩没有逃跑,他伺候完崇祯升天,对着崇祯的遗体行完三拜九叩的大礼之后,他在旁边的树上也随着崇祯自缢殉国了。
全天下的人都没有想到崇祯会这么刚烈的自缢殉国,因此李自成在攻入紫禁城后还发布搜捕崇祯的命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不过三天之后李自成就接到了崇祯在景山自缢的消息,义军在景山上找到了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
君王死社稷的殉国精神让崇祯获得了李自成的敬重
而崇祯的儿子们也没能逃出京城,家族世代深受大明厚恩的成国公朱纯臣辜负了崇祯的托付,他没有组织军队护送太子朱慈烺突围,而是他向李自成献出了朝阳门和朱慈烺投降,因此朱慈烺就落在了李自成手中,不过李自成并没有伤害朱慈烺,反对他以礼相待。
而朱慈烺也是不卑不亢,还对李自成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李自成勿伤京城百姓,二是要求李自成厚葬崇祯和周皇后,他这些要求李自成一一答允,最后李自成册封朱慈烺为宋王。
不仅朱慈烺被献给了李自成,老三朱慈炯也被外公周奎献给了李自成,老四朱慈炤还没到外公田弘遇家,在路上就直接被崇祯派去的小太监献给了李自成,因此崇祯的三个儿子还是落在了李自成手中。
不过后来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朝联军打败,朱慈烺三兄弟趁乱从义军中逃跑了,但是三兄弟却在战乱中跑散了,所以三人结局各异。
朱慈烺最后出家修道隐居河南栾川县老君山,一直活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51岁时才去世。
朱慈炯则是跑散之后彻底下落不明,其去向在历史上成谜,不过朱慈炯的名号在清朝时期却一直响亮,清朝康熙时期民间一直都陆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号反清复明,但是这些人大多是冒用朱慈炯的名号,只因朱慈炯一生下落不明。
朱慈炤最后则是隐居浙江余姚,改名王士元以教书为生,不过后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清朝在民间加大力度搜捕朱慈炯,才把当时已经75岁的朱慈炤搜捕出来,朱慈炤最终被康熙不肯承认其身份,称其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朱慈炤及其子孙满门抄斩。
当然崇祯儿子们的结局都是后话,话说朱慈烺要求李自成安葬崇祯和周皇后时,李自成也表现出了对崇祯宁死不屈的殉国精神的敬佩,因此李自成下令以礼葬崇祯和周皇后。
可是崇祯生前没有营建陵寝,如果从头给他按照帝王规格修建陵寝那需要李自成掏出很大一笔费用,李自成的起义军向来都是劫掠富人充实军饷,漂亮话可以说,但是真让他拿钱给崇祯修建陵寝,他也肉疼。
因此李自成就把给安葬崇祯的难题交给了前明投降过来的这些官员,这些前明官员自然明白要是按帝王规格给崇祯修建陵寝肯定是没钱,他们也不想给崇祯拿钱修陵寝,于是一合计,不如就把崇祯葬进田贵妃墓中,反正田贵妃墓的地宫已经建成,只差一些地面建筑没有完工,正好现成的陵寝。
所以崇祯和周皇后最后就被决定葬进了田贵妃墓中,但是到最后执行下葬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那就是没钱给崇祯和周皇后买棺材。
当时具体执行安葬崇祯的是前明礼部主事许作梅和顺天府文书赵一桂,二人一看居然没钱买棺材,找李自成的起义军去要,结果李自成他们连棺材钱都不舍得给崇祯掏,许作梅和赵一桂没辙,只得在京城张贴告示号召京城百姓为崇祯夫妇捐款买棺材。
最终靠着民间捐款得来的大约234两银子才给崇祯和周皇后买好了棺材发丧,不仅安葬了崇祯和周皇后到田贵妃墓中,李自成还感叹王承恩忠诚的陪着崇祯殉国,因此最后也给王承恩在旁边立了一座墓安葬在田贵妃墓外围,寓意着王承恩在九泉之下也要守护好崇祯皇帝。
可以说崇祯的君王死社稷精神使得李自成都对他十分敬佩,也最终才把他安葬进了田贵妃墓中。不过要说把草草安葬的崇祯陵寝改造成初具帝王规模的帝陵,还得是清朝顺治的功劳。
崇祯的殉国精神让顺治也很钦佩,同时清朝也为了收买人心改造了崇祯陵寝
清朝入驻北京之后,当时清朝的皇帝是顺治皇帝,但他十分年幼,朝政有其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把持,多尔衮为了笼络汉族人心,因此下令要以君王之礼重新改葬崇祯,并给崇祯重修一座帝陵。
可是清朝入关之后忙于追歼李自成残部,还要东征西讨统一天下,而重新给崇祯修建帝陵那可是很大的一笔花费,清朝自然不愿意拿这笔钱出来,所以多尔衮的命令下了之后就是光有口号没有行动而已。
多尔衮根本不关心给不给崇祯修建帝陵,他只要负责把口号喊出去就行,况且当时多尔衮日理万机,要忙着处理很多天下大事。负责办事的工部和户部官员对于给前朝皇帝修建帝陵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积极性也不高,就这样重建崇祯帝陵的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后来还是前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多次劝勉央求工部和户部的官员尽快给崇祯重建帝陵,但是这些当官的怎么会买前朝太监的面子,曹化淳多次央求无效后,他只得拼着一死给顺治上书,提醒清朝统治者既然喊出口号了,就尽快落实给崇祯重建帝陵的事情,最终还是顺治和多尔衮催促了一次清朝的户部和工部官员才行动起来。
工部负责实地勘察并做出建筑预算,而户部则要核对预算,结果核对完了,如果按照正规帝陵规模给崇祯修建陵寝,清朝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多尔衮又不是傻了,不可能拿出一大笔钱给崇祯修建陵寝,所以多尔衮直接否决了提案,多尔衮命令工部和户部官员重新勘察,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出一套帝陵出来,这样不就能省下一大笔钱了。
于是清朝就决定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成崇祯帝陵,但是多尔衮特别要求,这笔翻修扩建的钱都不能完全由清朝来出,清朝只负责拿一半出来,剩下一半必须得由前明降清的官员们捐款修建。既然多尔衮发话了,那些前明降清的官员还想继续在清朝混得就必须得捐款啊,因此很多人都出来捐款,其中吴三桂捐款最多,捐出了五千多两银子。
可怜的崇祯就这样靠着前明降清的大臣们捐款加上清朝拨款,终于把田贵妃墓翻修扩建成了初具帝陵规模的陵寝,当然,即便如此崇祯整体的陵寝规格在明朝历代帝王中都是最落魄的一位。
随着多尔衮的去世,顺治逐渐亲政,顺治本人也很推崇崇祯的殉国精神,同时他也为了拉拢汉族人心,于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下旨拨款再重新翻修崇祯的帝陵。
这一次崇祯的帝陵被翻修得比之前好了不少,不过依然还是非常寒酸的帝王陵寝,顺治还亲自给崇祯陵寝定名为明思陵,除了翻修崇祯的陵寝,顺治也比较钦佩王承恩,特意下旨也为王承恩翻修了坟墓。
明思陵翻修好之后,顺治亲自为崇祯和王承恩写了祭文,并率领文武百官亲自祭拜崇祯的明思陵,并且顺治还声泪俱下的在明思陵前哭祭崇祯。
此后由于清朝为了收买人心,对明朝皇陵采取保护措施,因此在清朝时期,崇祯的明思陵都保存得很完好,甚至不定期还会被翻修一下。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崇祯的明思陵就惨了,先后遭到土匪、日本人和民国政府盗挖,最终明思陵被盗毁得很严重。
写在最后
因此崇祯殉国之后,第一个安葬崇祯的人是李自成,是崇祯的殉国精神打动了李自成,也正是李自成把崇祯安葬进了田贵妃墓,才使得崇祯可以归葬于明十三陵中。
后来清廷为了收买人心,再加上崇祯的殉国精神也比较感动顺治,,所以,顺治才会下旨把田贵妃墓翻修扩建成了明思陵,最终我们看到的明十三陵中崇祯的明思陵就是由清朝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而来。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潘家园古旧书博览会周四开幕北京日报讯(记者孙杰)记者昨天获悉,2022潘家园第四届古旧书博览会(简称“书博会”)将于9月22日在潘家
2022-09-20 15:34
原标题: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引题) 生动呈现大汉盛景(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张丹华 家陵
2022-09-20 15:48
原标题:《俗世奇人》北京首演刘敏涛时隔13年再登台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刷子李、苏七块、狗不理、张大力、酒婆、虞姬、贺道台、荣禄大人、巴
2022-09-20 09:45
原标题:苏州发现新石器至明清大型遗址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尹晓宇)记者近日从江苏省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塘北遗址考古工作论证会上获悉
2022-09-20 09:41
原标题:来故宫看古代众生百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摇动纺车的妇女、雪地放牧的农人、挑担进村的货郎、嬉笑玩乐的孩童……在故宫博物院文
2022-09-20 09:35
原标题:有读者问:昨日发布“危机四伏”版预告(引题) 《万里归途》首次揭秘撤侨幕后故事(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电影《万里归途》19
2022-09-20 08:36
原标题:有读者问:《闪耀吧!中华文明》热播(引题) 六大考古现场还原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祖薇薇是谁在甲骨上刻下了
2022-09-20 08:44
原标题:“典亮世界丛书”在京发布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史竞男)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典亮世界丛书”发布会19日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
2022-09-20 07:29
原标题:“中华风韵”交响音乐会在新西兰首都成功举办新华社惠灵顿9月19日电(记者卢怀谦 郭磊)“中华风韵”交响音乐会19日晚在新西兰首都惠
2022-09-20 07:39
原标题:现场|故宫举行文物古建消防演习,雷霆之势外还有“温柔呵护”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宇白继开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代皇宫
2022-09-20 05:37
原标题: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闻乐便能起舞,无乐不成聚会,乐器是维吾尔人生
2022-09-19 22:33
原标题:四川网友乡间徒步偶遇精致“龙头石桥”(主题)当地回应:系建于清代的交通要道(副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袁伟网“10余米长,有4
2022-09-19 16:27
原标题:西大墙段发现万历元年石碑(引题)箭扣长城修建时间又提前了11年(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于丽爽)箭扣长城修缮四期工程即西大墙段去
2022-09-19 15:38
原标题:话剧《惊梦》本周来穗连演4场文 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9月22日至25日,话剧《惊梦》将在广州大剧院连演四场。《惊梦》是毓钺与陈佩斯继20
2022-09-19 15:26
原标题:山西碧村遗址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防御体系记者:王学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发现山西碧村遗址外城门具有明显防御性质
2022-09-19 15:25
原标题:聚焦史前文明化进程与夏商文化研究“考古中国”发布4项重要考古成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三季度例行
2022-09-19 15:32
原标题: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9月17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作为开幕演出在西安浐灞保利剧院
2022-09-19 09:42
原标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新成果人民日报记者王珏核心阅读9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介绍了内蒙古
2022-09-19 09:36
原标题:北京时装周:“绣服锦缘”靓童装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许之丰2022年9月17日,北京时装周,由《中国服饰》杂志与品牌设计师蒋硕携手联合
2022-09-19 09:48
原标题:北京时装周冬奥元素“潮向未来”北京日报讯(记者马婧)日前,一场以“致敬冬奥”为主题的大秀,在2022北京时装周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2022-09-19 09:31
原标题:西山永定河文化具象表达展现首都文脉(引题)京味儿时装秀闪耀王府井(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孙杰)昨天下午,动感的音乐响彻熙熙攘
2022-09-19 09:48
原标题:【黄河安澜】走进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领略“三黄”文化俯瞰炎黄广场。人民网程明辉摄俯瞰炎黄广场。人民网程明辉摄人民网郑州9月17日电
2022-09-19 05:38
原标题:【大美中国】黄河东流处一路欢歌声光明日报记者杨珏【大美中国】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西侯度燃烧最早的火种。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垣曲古
2022-09-18 16:28
原标题:北京时装周:国潮美妆秀9月16日晚,北京时装周,一场大秀的造型由知名美妆艺术师毛戈平担纲设计,精选历年“四季气蕴东方”系列的彩妆
2022-09-18 15:35
原标题:【黄河安澜】古今辉映河南洛阳文旅融合展新彩人民网洛阳9月16日电(程明辉)从伊河畔的龙门山色,到人头攒动、香味四溢的老城十字街夜
2022-09-18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