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世界观焦点: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时间:2022-09-21 16:42:04    来源:趣历史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己当皇帝的心思,非常明显,天下人都知道。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司马昭想篡夺皇位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那么,司马昭就不用顾及什么了,为什么他却不篡夺皇位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知道,在皇权社会,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只要有一线机会,他都会付出百倍努力。就算没有机会,他创造机会也要试一试。但司马昭为什么不夺取皇位呢?难道是我们冤枉了司马昭吗?

当然了,这个话如果是“路人”议论,我们可能会将信将疑,但这话是皇帝曹髦说的,他肯定是有最切实的感受的。因此,他说的话,一定是不错的。既然他说的话一定不错,为什么司马昭并不篡夺皇位呢?

我们来看看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否具备。

实际上,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经过司马懿、司马师两代的经营,以及由这两人发动的两场政变,已经达到了以下一些目的:

其一,把曹魏皇室控制了起来。司马懿把曹魏皇室从各地收拢回来,就像关猪一样,全部把他们集中在邺城。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权力。

其二,掌控了魏国的兵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虽然诛杀了曹爽,但是兵权其实并不完全在他手里。后来,他又通过诛杀王陵,兵权得到进一步集中。尤其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他更是把所有的兵权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再后来,司马师虽然死在前线,但是在死之前,他让司马昭来统领军队,这就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总之,兵权已经被司马昭掌控了。

其三,掌控了魏国的政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整个朝廷都已经变成了司马家族的人,大家也都拥戴他。而皇帝曹髦一点权力都没有,也正是如此,曹髦才会铤而走险,要去杀司马昭。后来司马昭立了曹奂,曹奂显然更加没有权力,完全是傀儡。

其四,舆论宣传已经到位。如果某个权臣突然杀掉皇帝或者逼迫皇帝“禅让”而改朝换代,不了解的话,可能大家都无法接受,就像大家不接受董卓一样。但是经过了两三代的经营再改朝换代,舆论上已经做足,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会再惊讶了。比如曹魏家代替刘汉家,经过两代经营,就没造成什么变故。而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能说明当时普天下都知道司马家族要替代曹魏,舆论上是做足了的。

既然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司马昭终生没有取代曹魏当皇帝呢?

我认为,司马昭之所以还终生没有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是因为他正在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他想建立一个巨大的“事功”。这个“事功”就是灭亡蜀国。

事实上,在司马昭提出发动对蜀国最后一战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当时适合率军攻打蜀国的,只有钟会和邓艾两个人。不过邓艾本人并不同意攻打蜀国。而钟会这人不可靠,有野心。这一点,很多人都提醒了司马昭。可是司马昭却一意孤行,一定要发动对蜀国一战。他劝服邓艾参战,并且说,钟会就算有野心,想造反,也成不了气候。因为军队不会支持他。

总之,这场大战在司马昭的坚持下,打了起来。最终,司马昭灭掉蜀国。同时,他的运气又非常好,钟会、邓艾两将争功,都被杀掉,给他除掉了心腹大患。

司马昭一定进攻蜀国,就是他要建立“事功”的表现。只有灭掉蜀国,建立了这个“事功”,取代曹魏,他才具有说服力。

可以想见的是,司马昭在灭掉蜀国以后,稍微稳定下来,肯定就会准备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可惜的是,司马昭没有挺过来,灭掉蜀国后第二年就去世了。取代曹魏这件事,只能由他儿子来完成了。

标签: 改朝换代 的条件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