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时期,有宫女四万人,这些宫女的来源都有哪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相关资料图)
中国古代后宫制度源远流长,后宫妇女人数众多,汉魏时期已然。到了唐朝,宫女人数也不少,太宗时期,据李百药《请放宫人封事》,“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这仅仅是长安宫廷的人数,还不包括洛阳宫殿内的宫女。到了玄宗时期,宫女就更多了,《新唐书》称:“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数量之多,实属惊人。那么这么多的宫女,她们是如何进入宫廷的呢?
采选
采选是唐代宫女的基本来源。采选对象主要是民间容貌秀丽、素质上乘的“良家女”。这种制度形成于东汉时期。据《后汉书·皇后纪》,每年农历八月,朝廷会派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带领精通相术之人,一起到洛阳乡间,选择姿色秀丽,相貌端庄,且年龄在13岁以上20岁以下的女孩,“载还后宫”,然后再从中择优进荐给帝王。由于八月初是朝廷征收算赋(一种人头税)的日子,所以也叫“八月筭人”。这一制度为后世继承。
不过在唐初,却并非如此。贞观十三年(639)二月十五日,尚书省经过讨论,认为近代以来,后宫宫女的来源,要么是“微贱之族”,或是“刑戮之家”,她们“怨愤充积”,入侍宫闱极不合适,建议选取有才行的“良家”女充任。太宗采纳这一建议,贞观十七年(643)冬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并说:“吾不欲使子孙生于微贱耳。”
从此之后,唐朝便沿用此制度。到了唐玄宗时期,因天下太平无事,皇帝渐趋于奢侈享乐,每年都会派宦官到各地采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称为“花鸟使”。
“花鸟使”因为是替皇帝办事,可以随意出入士民百姓之家,闺闱女眷不许回避,看见漂亮的女孩,便直接纳入宫廷。所以采选对于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被选中的女孩无不哭天喊地,呼爹唤娘,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骨肉分离几无再见之日。虽然有机会得到皇帝宠幸,不过这种可能却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被选入宫中的女孩,一辈子都是使唤婢女。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所以,皇室每次采选,都会引起民怨沸腾。《新唐书·李绛传》:
教坊使称密诏阅良家子及别宅妇人内禁中,京师嚣然。
籍没
所谓籍没,是指犯了重罪或死罪的人,家属子女受到株连,被收入后宫充当奴婢的一种制度。罪犯家眷配没于掖庭,早在《周礼》中便已经有了记载,唐代沿袭前朝的做法,也实行籍没制度。
最有名例子当属上官婉儿。他爷爷因建议高宗废掉皇后武则天,结果事情泄露,被武则天杀死,并“籍没其家”,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一起被收入后宫。婉儿成人之后才学出众,明习吏事参与政令,深为武后、中宗所器重,显赫两朝,中宗拜为昭容。
再如肃宗的皇后吴氏,也是因父罪没入宫廷。肃宗还是忠王的时候,玄宗见他身边没有侍女,遂听从高力士的建议,“取掖廷衣冠子”三人,赐给肃宗,吴氏就是其一。后来吴氏生下李豫,也就是代宗皇帝。
在很多人的常识中,古代造反要被诛九族,其实在唐代,很多造反者的妻女并不会被杀,而是实行籍没制度。比如德宗兴元元年(784),讨灭叛臣朱泚,妻徐氏没入掖庭。宪宗时,李师道叛乱遭诛,妻魏氏没入掖庭;李师古妻裴氏、女宜娘和李宗奭妻韦氏,“坐李师道族人籍没”。
唐代籍没制度非常严厉,就算是皇族宗室的姬妾,都不能幸免。唐太宗时,庐江王李瑗造反,他本是太宗的叔父,兵败被杀后,姬妾同样被收入后宫。宪宗朝李锜叛乱被平后,家眷被没入宫中,内中便有其爱妾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文宗朝,宰相李训策划“甘露之变”,欲诛杀宦官,结果行动失败。李训的帮手李孝本,出身皇族,一样被杀,两个女儿也被“没入掖廷”。不过这应当属于特殊情况,因为当时已经是宦官掌权了。
进献
所谓进献,是一些人出于某些利益考虑,将女子作为礼物,献给皇帝的一种做法。
唐朝国势强盛,周边小国为取得唐王朝庇佑,常常进献贡品,其中就有女孩。太宗贞观五年(631),新罗“遣使献女乐二人,皆鬒发美色”。玄宗开元中,新罗“献二女”。天宝末年,康居国献“胡旋女”。此类记载还有很多,此不赘述。
唐代公主也爱进献女孩。这种风气大抵是由太平公主带起来的。《通典》说:“往缘太平公主,辄进人入宫,时以事须顺从,未能拒抑。”后来,肃宗女升平公主曾“进女口十五人。”宪宗女太和公主“进马射女子七人、沙陀小儿二人”。可能由于公主进献女孩较为普遍,因此唐敬宗还曾特别下诏,“诏公主、郡主并不得进女口”。
此外,唐代一些臣子也爱进献女子,姑举三例。元和元年(806),韩全义的儿子“进女乐八人”。元和十四年(819),韩弘进“女乐十人”。咸通七年(866),沙州节度使张义潮进“吐蕃女子二人”。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讨皇帝喜欢,以求加官进爵。
征召
征召指皇帝特别下诏,召某女子入宫,这类女子往往具备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比如大名鼎鼎的宋氏五姐妹(宋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这五姐妹出身儒学世家,皆聪慧有才学,有“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的志向。贞元四年(788),德宗召入宫中。历德、顺、宪、穆、敬、文六朝,备受宠信。若莘、若昭及若宪还担任过宫官之任,若昭拜尚宫,宪宗、穆宗、敬宗呼之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若莘卒赠河南郡君,若昭受封梁国夫人。窦常《过宋氏五女旧居》:“谢庭风韵婕妤才,天纵斯文去不回。”称她们有谢道韫和班婕妤的才学。
代宗时的张红红,本来是一个卖唱的乞丐,后来被将军韦青纳为妾。因为她歌唱的好,名声都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皇帝于是下诏,“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在宫中被称为“记曲娘子”。
总的来说,唐朝宫女的来源,采选是最主要的方式,而籍没入宫者次之。但不论哪种方式,入宫的女孩大多情非得已,因为入宫基本等于与亲人、与整个社会隔绝,而得到帝王眷顾的机会少之又少,正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云: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开幕新华日报讯(记者王慧杨民仆)时而磅礴、时而柔婉,塔影悠悠的虎丘小武当广场上,苏州民族管弦
2022-09-23 16:46
原标题:山东省医务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主题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王梦娇陈国欣9月22日,山东省医务工会在山东省工会融媒体中心
2022-09-23 16:25
原标题:今天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且看——(引题)古人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新华日报记者杨民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
2022-09-23 16:45
原标题:曹郁姚晨监制乔思雪编剧并执导(引题)《脐带》入围东京电影节(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并执导的电影《脐带
2022-09-23 16:32
原标题:书和远方家乡的友人,介绍一位喜好写作的同事与我相识,我们互加了微信。他发来了一张照片,是我当年在他所居住的吴桥县城新华书店买
2022-09-23 15:32
原标题:古旧书博览会在京开幕展示展销近万种优质古籍善本等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万阅典藏”2022潘家园第四届古旧书博览会今天在北京潘家园旧
2022-09-23 15:27
原标题:中国记协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自9月23日起,中国记协在中国记协网、新华网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
2022-09-23 15:28
原标题:法官严肃活泼案例照进现实(引题)《底线》一部法治正剧如何让人欲罢不能(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靳东扮演的基层人民法院立案
2022-09-23 15:29
原标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辞世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王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于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作
2022-09-23 09:35
原标题:60+,70+,80+(引题)“余热型”女演员银幕抢风头(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实习生冼凤仪电影《妈妈!》正在热映,84岁的吴彦姝演技惊
2022-09-23 09:33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原标题: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均分,不偏不倚,秋天恰好
2022-09-23 08:27
原标题:年轻人为“的地得”较真儿让交流实现更多可能参加“的地得十级学者”资格考试,你能考几分?在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上,一个名叫“的
2022-09-23 08:38
原标题:山东“非遗课堂”走进澳门校园新华社澳门9月22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烟台仙境”剪纸屏风、活灵活现的济南皮影戏、栩栩如生的东明粮
2022-09-23 07:34
原标题:“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精品及创新设计展在维也纳举办新华社维也纳9月22日电(记者于涛)“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
2022-09-23 07:38
“解码二十四节气”原标题:秋分:月明风清庆丰年“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代文学家谢逸的《点绛唇》描绘了秋
2022-09-23 07:30
原标题: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人民日报海外版电(傅振举)9月11日,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举行。本届获奖
2022-09-23 05:24
原标题:汇聚戏迷、传播越剧,浙江嵊州在全国建立180余个“爱越小站”——(引题) 小站大舞台聚拢爱戏人(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主题)人
2022-09-22 22:35
原标题:“二里头遗址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意味着什么(引题) 最早的王朝都邑现“网格化”布局(主题)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光明日报通讯
2022-09-22 15:46
原标题:这只兔从神话中走来——(引题) 《故宫日历》又上新了(主题)光明日报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李韵)故宫博物院日前举行2023年《故宫日
2022-09-22 15:39
原标题:生动讲述思政教师育人故事(引题) 《我和我的思政老师》献礼二十大(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由天津市教委指导、海河教育园区
2022-09-22 15:27
原标题:评分一路跌至2 1,《东八区的先生们》刷出国产剧低分下限(引题) “差到冒犯观众”,这部剧给创作者敲响了哪些警钟(主题)文汇报记
2022-09-22 15:30
原标题:用戏剧讲述城市的动人故事(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今年6月底,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开启试运营。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前身
2022-09-22 15:40
原标题:袁运生个展在798艺术区开展(引题) “眺望远方”聚焦抽象水墨绘画(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奔放的水墨线条在纸面游走,其中
2022-09-22 09:31
原标题:永定门御道斑驳间讲述中轴线故事何岩巍在2022年5月通过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有一处整体保护对象需要人们俯身才能
2022-09-22 09:46
原标题:琵琶演奏家赵聪国乐新作《三星堆·神鸟》“数实融合”限量发行3千份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应妮)为致敬三星堆文化,中央民族乐团团
2022-09-22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