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元丞相脱脱在《宋史》中曾言:“哲宗以冲幼践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祐之政,庶几仁宗。奈何熙、丰旧奸枿去未尽,已而媒蘖复用,卒假绍述之言,务反前政,报复善良,驯致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矣。吁,可惜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历史上,为什么对宋哲宗的评价多是惋惜之言?
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即位时,年仅十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帘听政。可以说,赵煦的皇位来得颇为曲折,虽说他是宋神宗的儿子,明面上的皇位继承人,可宋神宗还有着两个年富力强的兄弟,他们分别是雍王赵颢、曹王赵頵,他们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无奈赵煦的年龄太小了,根本不是对手。(《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 》“神宗立,进封昌王;官制行,册拜司空,徙王雍。哲宗嗣位,加太保,换成德、横海二镇,徙封扬王,赐赞拜不名,五日一谒禁中。”)
就在雍王赵颢、曹王赵頵发动阴谋时,太皇太后高氏当众夸赞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而且还在神宗病后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为孝顺。因此,太皇太后高氏降制立赵佣为皇太子,同时改名赵煦。赵煦即位之后,便活在了太皇太后高氏的阴影之下,对朝政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就连大臣们也只面向高太后奏事,背影留给哲宗。
即便哲宗到了十七岁时,太皇太后高氏依旧不肯还政于他,而且还命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为侍读,企图将赵煦教育成一个只知道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终于,元祐八年(即1093年)九月,高太后崩逝,赵煦得以亲政。(《宋史·本纪·卷十七》“九月戊寅,太皇太后崩。己卯,诏以太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庚辰,遣使告哀于辽。甲申,命吕大防为山陵使。壬辰,诏山陵修奉从约,诸道毋妄有进助。”)
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对宋哲宗的评价多是惋惜之言呢?
哲宗亲政之后,先是召回神宗时期变法派重要人物章惇,而后又追谥王安石为“文”,大力打击元祐党人,不是追贬司马光,就是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甚至还想废掉太皇太后高氏的称号以及待遇。
不仅如此,他对内:重新重用章惇、曾布等改革派,并恢复了王安石变法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以减轻农民负担。(《宋史·本纪·卷十八》“壬寅,以曾布知枢密院事,许将为中书侍郎,蔡卞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黄履为尚书右丞,翰林学士林希同知枢密院事。”)
对外:重启在军事上对西夏的强硬政策,一方面构筑新的防御工事,一方面又派军队打退了西夏的进犯。(《宋史·本纪·卷十八》“三月壬戌,夏人犯麟州神堂堡,出兵讨之,及进筑胡山砦。癸亥,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六百九人。甲子,诏武举谢师古等以远人赐帛,李惟岳以高年 赐帛。丁卯,诏泸南安抚司、南平军毋擅诱杨光荣献纳播州疆土。庚午,夏人大至 葭卢城下,知石州张构等击走之。”)
但可惜的是,宋哲宗赵煦的身体一直很不好,少年就有咳血的症状,再加上他宠爱的贤妃刘氏(因生下皇子赵茂而被封为皇后,是为昭怀皇后)生下的儿子赵茂与小女儿扬国公主早夭,便一病不起,最终于元符三年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五岁,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
宋哲宗有宋仁宗之风,可惜却命运多舛,上有太皇太后高氏的钳制,下有身体多病、子女早夭。若能多给他几年时间,何至于会发生靖康之耻,宋分南北。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正式开工(主题)期待“艺术之舟”扬帆(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今天上午,北京歌舞剧院建设项目在朝阳区双井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数字化微痕提取长城碑刻首次完成(引题) 54块长城碑揭秘长城营建幕后(主题)北京晚报讯(实习记者何蕊)国内首次采用微痕提取技术
2022-09-29 16:41
原标题:《小灯塔人物传记》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电 (华生)今年开学季,新东方童书推出了《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彩绘注音版”第一辑,为1-3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故宫国博联手办展大场面小展品都堪称“重器”(引题) 400余件压箱宝展示文化魅力(主题)北京晚报讯(记者刘冕)昨天,“和合共生—
2022-09-29 16:46
原标题: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璐璐@导演小策——“用心讲好故事,都会火”“因为挣钱少,看不到希望,需要养家糊口。”最初
2022-09-29 15:30
原标题:用戏剧传递真善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王筱頔以戏剧为媒介,把具有审美品格的作品带给更多观众,用戏剧传递更多的真善美,滋
2022-09-29 15:36
原标题:“喜剧+科幻”造就《独行月球》天津日报记者张钢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开心麻花影业主办的电影《独行月球》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09-29 15:38
原标题:感悟古人笔墨中的园林雅趣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洪超胡婧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陶渊明的著名诗句,成为后世许多文人对园
2022-09-29 15:37
原标题: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走进清华(引题) 触摸中德友谊“永恒的温度”(主题)许茂楠一件作品不仅能产生艺术与社会效应,同时也能加深
2022-09-29 15:24
原标题: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美食,竟是烤肉串?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上官云)在略显遥远的秦汉时期,古人们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风靡一时
2022-09-29 09:34
原标题:委角:以“柔”制刚的东方美学古代家具委角变迁时间轴a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宜村出土西汉五铢铜钱铜子范b 唐代“千秋万岁”倭角方镜c
2022-09-28 15:37
原标题:花卉展览文化游览科普教育(引题)全市公园国庆节期间将开展34项文化活动(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朱松梅)国庆节将至。记者从北京市
2022-09-28 15:34
原标题:浙江宁波(引题)工业遗址变身文创新地标(副题)金秋时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的文创港核心区内,老厂房改建的梧桐咖啡
2022-09-28 15:41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湖北发现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中新网9月28日电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
2022-09-28 15:26
原标题:唤回“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美好记忆(引题)央视电影频道国庆片单出炉(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央视电影
2022-09-28 15:28
原标题:山东举办尼山文学论坛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吉翔葛红普9月26日上午,以“文学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由山东省委宣
2022-09-28 09:28
原标题:文旅部:2021年全国演出场次达233万次中新网9月27日电27日,文旅部发布过去十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和国内观众人次数据。数据显示
2022-09-28 09:47
原标题: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启动中国青年报北京9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今天,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
2022-09-28 09:25
原标题:云南元谋发现目前最早的长臂猿祖先化石日前,国际人类学领域经典刊物JournalofHumanEvolution刊发论文,确定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
2022-09-28 08:31
原标题:音乐剧《绽放》昆明上演张桂梅“燃灯故事”舞台盛放中新网昆明9月27日电(陈静)26日晚,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的大型原创
2022-09-28 05:27
原标题:“香港小姐”时隔12年重回红馆办决赛(引题)新一届“港姐”三甲诞生(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9月25日晚,香港小姐2022竞选决赛在香
2022-09-27 17:40
原标题:花开时节动京城·秋“水韵京杭”少儿公益绘展在京开幕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9月27日,“花开时节动京城•秋”——“水韵京杭”大运河文
2022-09-27 16:38
原标题:考古编制遇冷,烟火与远方当兼得本报记者刘茵近日,“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登上热搜。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加入“考编大军
2022-09-27 15:31
原标题: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海派城市考古”(主题)全城丰富的艺术资源期待人们珍视,并转换为创意源泉(副题)文汇报记者范昕冲着双展齐开、
2022-09-27 15:46
原标题:笛安最新长篇《亲爱的蜂蜜》用孩童的柔软消解成人世界的坚硬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应妮)“80后”旗手作家笛安的最新长篇小说《亲
2022-09-27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