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妙玉之所以成贾府的座上宾内幕猜忌,她用两字为自己洗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妙玉,很多人就会比较陌生,但只要提及贾元春,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的知道,那就是贾府里出的唯一一个皇妃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妙玉和贾元春的关联就和贾元春升妃开始说起。贾元春在宫里摸爬滚打一个人撑过那么多年,终于等来自己的人生升级,成为了皇帝的妃子。
贾元春升级成为皇妃,不仅是她个人的荣幸,也是贾府所有人的荣幸,但是将这份荣幸扩大化的则是那个让贾元春升级为妃子的皇帝。
皇帝下来一份命令,给妃子们一份殊荣,可以回家省亲一回,也就是民间上的回娘家。
贾元春以皇妃的身份回娘家,那对贾府来说就是把这份荣誉彻底分享出来。接下来就有了为期一年的各种大兴土木,各种兴建亭台楼阁,各种精心自然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贾元春省亲的娱乐活动也是准备的如火如荼,早早就派人去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唱戏的,还有小沙弥和小尼姑等。
当这些准备工作都落实差不多的时候,林之孝来到王夫人面前汇报工作时,顺便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妙玉。
妙玉在林之孝的嘴里是这样被形容的:苏州人,祖上也是仕官读书的人家,因自幼体弱,买了很多替身都不行,终究是自己带发修行。
还说妙玉已经年芳十八,父母都不在了,身边有两嬷嬷,一个丫头服侍,文笔好,经典也好,关键模样也好。跟着师傅一起来的,师傅也不在了,遗言让她留在这里。
王夫人听到林之孝形容妙玉之后,就当场表现为何不把她接来,得到林之孝的回答是怕官宦人家去请,妙玉不来,便有王夫人下帖子去备轿请了过来。
这也是妙玉第一次到贾府,就成为贾府的座上宾的渊源,因为有了林之孝的推荐,才有了王夫人的另眼相看。
可实际上,贾元春省亲过程中,一点关于妙玉参与其中的描写都不成见到,妙玉到底是不是真的为参与到贾元春的省亲活动才成为贾府的座上宾呢?
在贾府,很多人对妙玉的看法不一,但因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和贾府其他人的接触也不是很多。
妙玉第二次被推上聚焦点的时候,也是也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刘姥姥。贾母宴请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其中就到了妙玉的栊翠庵。
在妙玉的栊翠庵里,很多关于妙玉之所以能成为贾府座上宾的内幕猜忌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贾母带着一行人到栊翠庵时,妙玉迎了出来,经过东禅堂的时候,妙玉有往里让,贾母自己说刚才吃过肉,怕冲撞了菩萨。还表示就来她这里坐坐,让她把好茶拿出来,吃一杯就走了。
然后妙玉就拿出来一个精致的小茶盘,里面放着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捧给贾母,贾母回了一句,她不吃六安茶,妙玉笑着回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老一少的对话,其实则是玄机多多,妙玉用知道这两字,就把自己之所以能成为贾府座上宾的事情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妙玉自打因贾元春省亲被请到贾府之后,几乎都是在自己的栊翠庵,和贾府其他人的交集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
可妙玉却非常清楚贾母的生活习惯,知道贾母不喜六安茶,就给上了老君眉,这说明什么,说明妙玉对贾母并不陌生,变相的说妙玉对贾府的人员以及生活习惯是有一定的了解。
再加上妙玉进贾府时,林之孝给王夫人介绍她时,她提及她是官宦读书的人家,只是父母不在了,又因身体问题才会带发修行。
推及妙玉的身世背景,以及她对贾母生活习惯的知晓,更是对她把刘姥姥喝了一口就要扔掉的好茶杯意识就可以看出,妙玉以前的生活环境定然不会贾府差,甚至是好于贾府。
王夫人之所以一听到妙玉的代发修行就要请进来,也不难联想到王夫人可能和妙玉的父母认识,对妙玉的身份背景有很多知情,才会把妙玉请为贾府的座上宾。
不然贾母也不会一进栊翠庵就要求让妙玉上好茶了,如果妙玉只是单纯的带发修行,吃住供应都是贾府提供,哪里来的好茶给贾母品茶呢?
妙玉在回答贾母的茶水是否是六安茶时,用知道二字先回话,就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得到贾府的上层领导人物的认可和知情的。
不管贾府里有多少人对妙玉之所以能成为贾府的座上宾有猜忌,但妙玉用知道二字为自己洗白的功力也是相当不错!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姜昆出新书为曲艺大家站台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继去年5月发布新书《姜昆自述》之后,今年9月底又推出新作《为曲
2022-10-02 15:30
原标题:破译古人类的“多彩生活”人民日报记者杨雪梅“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想象为4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一次周末露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2022-10-02 15:35
原标题:酒罐“商标”揭秘800多年前“南海Ⅰ号”来过广州【业界新视角】 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一艘中国式帆船正准备从广东海域出发去做一
2022-10-02 15:45
原标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成果展成了网红打卡地(引题) 走进规划展馆感受北京变化(主题)北京晚报记者宗媛媛从数据照
2022-10-02 15:25
原标题: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题) 《重阳奇妙游》带您登高赏秋(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爽)由河南卫视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
2022-10-02 15:25
原标题:周政杰卢洋洋演绎“90后”青春十年(引题) 探班天影厂新片《青春几回合》(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由天影厂出品的青春励志电
2022-10-02 07:43
原标题:三部影片密钥延期助力国庆档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日前,电影《独行月球》官宣密钥延期至10月29日;《新神榜:杨戬》宣布第二次密钥
2022-10-02 07:38
原标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今起实施公众参与成为聚焦点(引题) 百姓参与中轴线保护呈现多种形式(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崔毅
2022-10-02 07:28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30期)平凡榜浙江高晓建亮点北京苏凝移动“靶”陕西李天跃人民公仆内蒙古李建军并非游戏陕西姬大利到处都是五指山黑
2022-10-01 15:48
原标题:园博馆展出“物上山水”北京日报讯(记者任珊)由中国园林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物上山水”展,近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二
2022-10-01 15:39
原标题:三峡文物保护工程已实施考古发掘项目994项中新网重庆9月29日电(记者钟旖)重庆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29日在当地召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
2022-10-01 06:34
原标题:纪录片《鹤舞长江》致敬“中国创造”建设者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亮9月22日,白鹤滩水电站传来喜讯——8号机组顺利通过并网调试72小时
2022-10-01 05:47
原标题:考古成果的浓缩呈现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找到具体的实证,靠的是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上下求索。
2022-09-30 15:37
“新国潮”原标题:“剪”出人生精彩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敬惟 正方形红纸沿对角线折两次,顺着边缘先剪出花瓣轮廓,再用一簇细密的放射状纹
2022-09-30 15:27
原标题:终南山下,被“艺术乡建”改变的村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斌、张健这是一场长达5年的“艺术乡建”。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带领
2022-09-30 15:26
原标题:文旅部:2021年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和旅游机构31 21万个中新网9月30日电据文化和旅游部微信公众号30日消息,十年来,文化和旅游机构保持
2022-09-30 15:39
原标题: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中新网9月30日电据国家版权局29日消息,2022年度第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2022-09-30 15:39
原标题:《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光明日报北京9月29日电(记者牛梦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仪式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
2022-09-30 09:49
原标题:系列微纪录片《京味》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英双语系列微纪录片《京
2022-09-30 09:42
原标题:探民族风格百年路绘中国动画新传奇说起中国经典动画,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如数家珍:《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
2022-09-30 08:49
原标题:返回人类的童年林颐阅读《中国精怪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有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小时候,我在外公的小屋里四处游荡,
2022-09-30 07:25
原标题:《辞海》网络版2 0在沪发布新民晚报讯(记者徐翌晟)《辞海》网络版2 0昨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发布,基于《辞海》内容的智能硬件产品“
2022-09-30 07:29
原标题: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正式开工(主题)期待“艺术之舟”扬帆(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今天上午,北京歌舞剧院建设项目在朝阳区双井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数字化微痕提取长城碑刻首次完成(引题) 54块长城碑揭秘长城营建幕后(主题)北京晚报讯(实习记者何蕊)国内首次采用微痕提取技术
2022-09-29 16:41
原标题:《小灯塔人物传记》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电 (华生)今年开学季,新东方童书推出了《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彩绘注音版”第一辑,为1-3
2022-09-29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