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其一,没接到命令就率军回归被怀疑。袁崇焕率军回归,是他听说清军向北京城打来后,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心急火燎赶回来勤王的。古代君王是非常忌惮这一点的。传说秦始皇曾命令在外打仗的军队,就算皇宫陷落了也不准随便回来。这个传说虽然未经证实,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还有,明朝规定藩王不准随便进京,更不能动用军队。其它朝代,也有相关规定。袁崇焕急急忙忙进京,本来是为了救急,但是,这实际上也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疑心。
其二,袁崇焕进京后,要求进京休整,让崇祯疑心更大。袁崇焕长途奔袭回到北京,从休整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角度,希望士兵能够进城,这个建议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崇祯皇帝竟然断然拒绝。这个断然拒绝,其实就已经亮明了态度,就是他对袁崇焕的怀疑已经非常大了。
其三,当皇太极一开始进攻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等军事重镇的时候,袁崇焕已经分兵把守。这件事让崇祯皇帝很高兴,还表扬了袁崇焕。但是很快皇太极就纷纷冲破了这些防线,往北京打来。这件事也是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的原因之一,觉得袁崇焕是不是在和皇太极演双簧戏,目的是为了夺得北京城。
其四,由于明末的党争非常严重,而袁崇焕接受崇祯皇帝的尚方宝剑时,要求户部、工部、兵部、吏部都要密切配合他,这使得这些部门都对他不满。后来他又杀掉了毛文龙,不满他的人更多。再加上这些大臣见崇祯已经在怀疑袁崇焕,因此,朝中很多大臣见风使舵,纷纷诬陷他,说皇太极打到北京城,是他暗中勾结,故意放水的结果。
总之,如果袁崇焕不带兵回去救援北京,他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同时,如果袁崇焕当时直接带兵北上,直捣皇太极老巢盛京,那样的话,皇太极害怕后院失火,也就不得不赶紧撤兵回去。这样一来,北京之围也不用解了。
要知道,古代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当年孙膑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说远了,同样是明朝时期,当时宁王朱宸濠提兵攻打南京,王阳明不救南京,而是直接去打朱宸濠的老巢南昌,逼得朱宸濠只好撤退。接着,王阳明在鄱阳湖设下埋伏,截击朱宸濠,最终把朱宸濠抓获。
袁崇焕如果也是直捣皇太极老巢,接着再在半路上合适的地方设下埋伏,截击皇太极。这样一来,虽然不至于俘获皇太极,肯定会给皇太极以重创。袁崇焕为什么却不这样做呢?
我觉得之所以会这样,也不能说袁崇焕不懂军事。如果袁崇焕不懂军事,他也不会打赢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要知道,这两场大捷,是明军少有的对后金的胜利之一。连我们这些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围魏救赵”的道理,他怎么会不明白呢。
因此,根本的原因,还是袁崇焕这个人忠心护主的表现。从这里也看出袁崇焕的赤胆忠心,而崇祯皇帝冤枉他并杀掉他,实在是可恶可恨。
袁崇焕本来已经安排人守住那些重要的关口,避免皇太极夺关。但是他没有想到,皇太极的冲击力那么强,明军的抵抗力那么弱,很快就让皇太极闯关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知道,皇太极的打击力是非常强劲的。如果自己不及时赶回北京城,而是去攻打皇太极的老巢,说不定皇太极就把北京城打下来了,崇祯皇帝就成皇太极的俘虏了。
再说了,明军在和清军(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一直处在防守的态势,从来没有主动攻打过盛京,根本就没有那方面的经验。同时,清军在盛京的兵力驻防情况,明军也几乎不知情。再加上辽东北面是非常寒冷荒凉的地方,当时又是寒冬季节。粮草辎重,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因此,袁崇焕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如果不能成功,明王朝将陷入毁灭的边缘。因此,出于稳妥起见,去北京勤王,显然是最恰当的选择。
但是心中不设防的袁崇焕,没有想到崇祯已经那样疑心他,对他的一举一动,都认为他是在造反,最终害了袁崇焕的性命。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题) 纪录片《荒野至上》第二季开播(主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继纪录片《荒野至上》第一季在央视纪录
2022-10-11 16:27
原标题:《千里江山》:乐音里的家国情怀徐尧在这场“致敬北京国际音乐节二十五周年”音乐会上,我有幸见证了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早在交响音诗
2022-10-11 16:35
原标题:《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最美中轴线》等优秀原创文化节目破圈层传播(引题) 摆脱流量综艺传统文化受捧(主题)【开栏的话
2022-10-11 15:40
原标题:跟着毛佩琦读《庄子》明史学家毛佩琦先生,撰写了《大家读庄子》上下两册,洋洋40万字的译注,可谓“激活经典,融入当下”。《庄子》
2022-10-11 15:26
原标题: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华艺博(引题)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图景(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 模仿中国铜镜式样、纹饰的
2022-10-11 15:27
原标题:东城展出非遗保护十年成果北京日报 讯(记者李洋)昨天,《东城非遗这十年》专题宣传展通过“非遗101”微信公众号上线,展览展示了十
2022-10-11 15:49
原标题:天津京剧院名家领衔(引题) 三台梅派经典剧目年末飨戏迷(主题)天津日报讯(记者王洋)记者自天津演艺网获悉,12月2日至4日,天津
2022-10-11 15:45
原标题:网络文学出海还需出精品王海宁不久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了《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21年,虽然中国网络文学
2022-10-11 09:44
原标题:魏风华映照出别样唐朝天津日报记者何玉新印象畅游唐朝的山水体会唐人的乐观近日,悬疑探案剧《唐朝诡事录》在爱奇艺平台播出。该剧凭
2022-10-11 09:34
原标题:“九说中国”系列丛书累计面世12种,从诗词、典故、古桥梁等多个维度解读传统文化(引题) 书写中国气派,传递华夏文明精气神(主题
2022-10-11 09:41
原标题:京剧分享会+戏曲演出付费直播(引题) 京剧艺术试水传播新模式(主题)天津日报记者胡春萌日前,由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融媒体中心打造的
2022-10-11 09:33
原标题: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可认识人(主题)——序《我的忐忑人生》(副题)徐则臣小说读完,等了一个月,期待某个宏大的命题自然地浮出水
2022-10-11 09:41
原标题:法国思想家拉图尔去世:一位通才澎湃新闻记者王芊霓编译采访整理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去世,享年75岁
2022-10-11 08:46
原标题:“演技只是演戏的一种技巧”(引题)甄子丹要让观众看到自己那份真(主题)齐鲁晚报记者师文静正在热映的电影《搜救》中,甄子丹饰演的
2022-10-10 18:47
原标题:换个奇幻外壳谈情说爱(引题)爱情偶像剧进入拼脑洞时代(主题)齐鲁晚报记者 师文静“古穿今”“今穿古”“反穿书”“时间循环”“
2022-10-10 16:41
原标题:追忆峥嵘岁月致敬文化先驱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郑娜 中国国家话剧院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首演
2022-10-10 15:44
原标题:儒学的分化与战国《诗》教的传承《诗》在战国属于公共的知识资源,但儒家对于《诗》的推崇可谓是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儒
2022-10-10 15:35
“史海钩沉”原标题: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粮食生产和储运是古代王朝的头等大事,直接关乎国家兴衰存亡
2022-10-10 15:33
“解码二十四节气”原标题: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黄华“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唐代诗人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
2022-10-10 15:39
原标题:探索喜剧的秘密,我们都需要真实和大笑近几年喜剧节目在年轻人群体中很火。毕竟谁也不会拒绝被他人成功逗笑的那一刻。笑本身是一个具
2022-10-10 15:35
原标题:广电总局公布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中新网10月9日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9日通过网站公布了2022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
2022-10-10 09:49
原标题:“诗假琴以鸣”:古典诗学中的以琴喻诗琴是乐器,亦是“道器”,“左琴右书”很早就成为士人理想生活的典范。诗与琴都是关乎理想、信
2022-10-10 09:44
原标题:原创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上演(引题)浓郁藏族风情致敬党致敬母亲(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洁白的哈达、潇洒的藏族舞、
2022-10-10 08:46
“青年学者论坛”原标题:总集编纂与晚明骈文“立体”思想明代被视为骈文创作低谷期,然自晚明以来,四六总集的编纂却达到高峰,以之为重要载
2022-10-10 08:40
原标题:2022年国庆档电影:用光影书写真实平凡的感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见习记者余冰玥 2022国庆档电影交出“成绩单”。日前,国家
2022-10-10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