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是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公和宁国公的家宅,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地带。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资料图】
古人的端午节是大节,需要格外重视。富家大族往往都提前很久准备。《红楼梦》贾家也不例外。从第二十四回开始,到第三十一回,用了整整八回铺垫端午节。这其中就写了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端午节的细节。
(第三十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端午节这一天,非常有仪式感。虽说不像过年那样上下一新,开了宗祠,挂了新漆的桃符、对联等。却也“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还有赏午的习俗。
古人认为天气转热带来的节气病、疫情等都属于“邪”的范畴,认为五月是“恶月”。但物极必反,端午节的五月初五中午,是“三五相重”,最能去阴邪。
阴阳术数讲求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端午“赏午”与中秋“赏月”一样重要。
“蒲艾簪门”是指菖蒲和艾草。
《投梭记·出关》:“佳节端阳蒲艾荐,此情谁与展。”
据《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虎符系臂”是指虎形小布偶或者虎形符篆。现在民间仍有端午老虎的布偶,多以艾叶填充。古人则系在胳膊上。
民间多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都是祛病祛邪的意思。
贾家的端午节过得极其漫长,发生了很多事。反倒当天很没意思,贾母都没出席王夫人的端午节赏午宴会。主要与贾元春赐节礼有关。这且不表。
王熙凤作为管家,更是早早准备端午节用品。其中大量购置的麝香、冰片,就是做祛邪、消暑之用。
贾芸优秀在很早就细观察过王熙凤行事,用冰片和麝香送礼打通王熙凤关节,替自己找到了管事的工作。
冰片和麝香是端午节除了艾草外最常用之物。只是价格昂贵普通人用不起。刘姥姥家一定只有艾叶和自己缝制的老虎布偶。
贾家的富贵,令他们脱离了普通人的需求。可以用更昂贵的冰片、麝香做成锭子药、荷包、香包等佩戴。用以祛暑、驱蚊、避邪。
贾宝玉身上这类香包,怕不有好几个。他去水仙庵祭奠金钏儿,就是从自己的荷包中取出各类香点上。他的香是“真香”。其中成分逃不脱冰片和麝香。
贾元春的皇宫里所用大体相同,等级要更高级。皇商薛家负责经营采购的就是这一类饰物。
贾元春赐节礼,太太姑娘们人人都有的红麝串,就是用麝香制成的数珠,用以驱蚊、消暑、祛邪。
不过有个细节要注意,王熙凤和李纨只有锭子药没有红麝串。在于麝香对生育期的女子不好。元春为了照顾王熙凤,给媳妇们准备的是锭子药。
锭子,定子也。必定生子!寓意吉祥。往往是制作成可佩戴的首饰一类。李纨从王熙凤,也就没所谓了。
另外,端午节还有很多活动也很有意思。比方斗草、龙舟、吃粽子,端午蛋等等不一一赘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正式启动(主题)活动为期两个月将开展6个板块24项活动(副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202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
2022-10-30 15:25
原标题:曾是电影《地道战》取景地,400岁双营城堡启动抢险加固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瑶400多年历史的双营城堡,是延庆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
2022-10-30 15:45
原标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已出版60部北京晚报讯(记者牛伟坤)今天,国家图书馆举办天才的时代系列:此心光明——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
2022-10-30 15:47
原标题:京郊四村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北京晚报讯(记者鹿杨)住建部近日发布《关于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公示》,拟将全
2022-10-30 15:33
原标题:暌违十年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引题)杨争光战胜疾病重新拥抱文学(主题)北京晚报记者路艳霞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推出杨争光的最新长篇小
2022-10-30 15:25
【艺评】原标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止于广场舞罗筱晓最近,“老年版”《甄嬛传》视频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抛开涉及版权问题的争议,笔者从另一
2022-10-30 09:46
原标题:《山水诗笺》研讨会在池州举办中工网讯近日,青年诗人方严的诗集《山水诗笺》研讨会在其家乡安徽省池州市博物馆举办。来自北京、上海
2022-10-30 09:36
原标题:不出厂区可享“文化盛宴”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通讯员高宁)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青年公寓
2022-10-30 09:28
原标题:一把20岁的茶壶王国梁我家有一把20岁的茶壶,是我结婚时买的。这种茶壶很普遍,20年前差不多家家都有,我甚至在电视剧中看到了它,可
2022-10-30 06:42
原标题:记忆里的拖拉机杨志学拖拉机已经开进我记忆的深处需要努力搜索才能把一些碎了的图片拼起农家小院是敞开的一台小四轮可以直接开进去小
2022-10-30 06:36
原标题:《山水·卷》(局部)仇英[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画家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
2022-10-30 06:31
【视线】原标题:挖掘诗画合璧样态引领诗画鉴赏风潮潘佼佼自秋日起,一股诗画鉴赏风潮开始流行,其源头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
2022-10-30 06:32
原标题:经典影视音乐与京剧“表演唱”碰撞出火花(引题)《京韵红楼》让观众由戏入梦(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李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2022-10-30 05:45
原标题:清水河虾王张应近几个月,常做一道菜,清水河虾。据说河虾补钙,有助于小孩子长个子,便买给我两岁多的孙女宝贝吃。河虾最简单吃法是
2022-10-30 05:30
原标题:枫叶红了晏晴深秋的阳光暖暖的,一抬头,竟发现漫山的红叶在舞动,深深浅浅的红,若明若暗的黄,色彩浓烈绚丽,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
2022-10-30 05:36
原标题:晨光郭宗忠不到五点下楼,晨光已经铺满了天空,下弦月高高的,在高远的空中铮亮。这样的晨光属于早行者,没有云,秋日的微风微凉,鸟
2022-10-30 05:25
原标题:向一块肥肉致敬李晓一块块肥肉,在远逝的岁月里闪闪发亮,也寄托着我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去年秋天,有两个爱吃肥肉的人远行去了。一个
2022-10-30 05:29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31期)总把新桃换旧符吉林孙德民再书辉煌浙江王祖和变迁北京苏凝碰瓷儿山东张运河家乡美内蒙古李建军夺下泸定桥,才有
2022-10-29 15:49
原标题:我国第一座汉代墓葬博物馆——(引题)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将原址改建(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曹政丰台区郭公庄,神秘的大葆台西汉墓博物
2022-10-29 15:41
原标题:大栅栏胡同里上演光影季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昨天,预热202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一场线下活动——大栅栏分会场第一届光影季,在西城
2022-10-29 15:46
原标题:赵炎、冯巩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向社会公示七天(引题)赵炎:努力将相声艺术理论化(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据国家广播电视总
2022-10-29 15:30
原标题:《故宫日历》连出13年《单向历》连出8年(引题)文创日历从畅销走向“长销”(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连续出版13年的《故宫日历》,
2022-10-29 15:34
【作品广议】原标题:致敬简朴的智慧肖承森漫画,是表达智慧的艺术。漫画不仅检验作者运用智慧的能力,也考验作品内容的智慧含量。智慧本身就
2022-10-29 09:33
原标题:《万里归途》发布导演特辑:宏大题材下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
2022-10-29 08:45
原标题:鸟兽形玉器带你读懂古人“和合”思想辽宁日报记者朱忠鹤憨憨的脑袋,翘起的耳朵,嘴部清晰可见的獠牙,这就是距今四五千年的红山文化
2022-10-29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