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京剧发音技巧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真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
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
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
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喊嗓
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丹田音
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云遮月
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
塌中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脑后音
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
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荒腔
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冒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走板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不搭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气口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换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偷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嘎调
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长吭
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砸夯
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再见爱人2》开播:三组全新婚姻样本关照老年群体情感困境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在漫长的一生里,分别和爱不一定是相悖的。”
2022-11-02 16:26
原标题:国标舞首与大型国际艺术展融合冬奥开幕式团队与美术作品对话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 日前,北京大学商业与艺术研究中心、嘉德艺术
2022-11-02 16:32
原标题:印象街艺术区改造提升年内开工(引题)宋庄小堡再造“新印象”(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强作为艺术家聚集地,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在海内
2022-11-02 15:41
原标题: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引题)《致·践耳》黑胶唱片首发(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黑胶唱片《致·践耳——纪念朱
2022-11-02 15:30
原标题:景山展出皇家园林诗书画印北京日报讯(记者任珊)昨天,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和景山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紫禁之巅皇都
2022-11-02 15:28
原标题:94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去世老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于11月1日上午去世,享年66岁。陆树铭因曾主演1994年的古装剧
2022-11-02 15:33
原标题:5年开展600余场活动吸引上千万人次参与(引题)“周末艺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多元化(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俐与身着民国服饰的
2022-11-02 15:35
原标题:山西展出240余件跨越百万年文物追溯中华文明起源中新网太原11月1日电(记者胡健)从243万年前人类的第一粒火种,到4000多年前最初中国的
2022-11-02 08:33
原标题: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揭晓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王鹏)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
2022-11-02 08:33
原标题:诗意舞台“湘音”缭绕(主题)原创歌剧《边城》在中央歌剧院剧场成功首演(副题)北京晚报记者高倩方非摄吊脚楼静静矗立,水车缓缓转
2022-11-02 05:47
原标题:京西二宝塔花纹匠艺高作者程东东在房山区西北的云蒙山南麓,河北镇万佛堂村,有一座曾经盛极一时的矿井——北京矿务局房山煤矿,采煤
2022-11-01 17:45
原标题:重庆“沉浸式剧本杀”,开创夜间旅游新模式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通讯员杨孝永夜市文化一直是山城旅游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也是重庆人
2022-11-01 15:49
原标题:昆曲邂逅舞蹈再续“红楼”因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群10月29日,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方昆曲剧院的原创昆剧《曹雪芹》在
2022-11-01 15:46
原标题:蔡文姬开唱惊不惊喜?(主题)《胡笳十八拍》《二十四诗品》新专辑上线(副题)新民晚报记者赵玥连续两周,窦唯在音乐平台发布了两张
2022-11-01 15:48
原标题:《水浒传》中出现十数次、《东京梦华录》专章记述、诗家先贤念兹在兹的文化地标,上榜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引题)北宋东
2022-11-01 15:41
原标题:豆瓣评分9 1分,TVB最新台庆剧收视口碑双丰收(引题)《上车家族》幽默讲述买房甜酸苦辣(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TVB最新台庆剧《上
2022-11-01 15:38
原标题:山东非遗:富起来、学起来、强起来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金秋时节,山东潍坊青州市的“海岱非遗文旅空间”迎来一批又一批访客。
2022-11-01 09:31
原标题:山西发现两座春秋晚期墓葬(主题)为晋文化和晋国历史研究再添新证(副题)光明日报记者李建斌光明日报太原10月31日电(记者李建斌)
2022-11-01 08:32
原标题:《乘着大巴看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光明日报记者牛梦笛光明日报讯(记者牛梦笛)不久前,由央视频联合福建省文
2022-11-01 08:36
原标题:4 6亿年前,生物大辐射被谁按下“暂停键”科技日报记者张晔距今约4 6亿年的奥陶纪大辐射,是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辐射事件之一。
2022-11-01 08:47
原标题:只念了一年半小学,秀英奶奶把河套平原写成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从识字无多,到能写能画,再到能用电脑打字、写书,这样一个艰
2022-11-01 08:34
原标题:丛林求生,总是需要奇迹杜佳冰17岁的朱莉安和母亲乘坐的飞机遭遇大雷雨云,从三千米高空坠入丛林。直到40年后,秘鲁空难唯一的生还者
2022-11-01 08:32
原标题:海南非遗传承人画像:技艺传世青蓝相承海南日报记者尤梦瑜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
2022-11-01 07:43
全球连线原标题:溯史寻迹公众走进考古工地探寻最早北京城近年来,“公众考古”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认知。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期间,20组家
2022-11-01 07:40
原标题:江苏连云港考古新发现一处大规模墓葬群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已针对海州区新发现的一处大规模墓葬群完成系统发掘工作并顺利通过江苏省
2022-11-01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