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朱棣在位期间,朱棣就立誓要振奋精神,尽自己最大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在位这些年也的确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延续了洪武政策,在政治上实行削藩政策,并加强中央集团;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资料图】
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朱棣自军事上是一个很有远见,很成熟的军事家,所以后世们叫他明成祖他也是担当的起的。
但庙号这东西,不是说改就改的。因为虽说朱棣这个人是个人才,但是他当上皇帝毕竟不是很光彩的。而且朱棣并非开国皇帝,所以说当时在他死后的很多年里,明朝没有给他成祖的庙号,只是称他明太宗。
关于这个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不过真正发展开始的是在汉朝,《孔子家语》记载“祖有功,宗有德”。意思就是开创为功,守成为德。所以一般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祖,在汉代之后宋代之前比较乱,有太祖又有高祖,在宋辽以后就开始统一使用太祖,所以朱元璋的庙号是明太祖。
然后一般开国皇帝后面的就称呼为宗了,关于朱棣庙号太宗改成成祖这个事情还要从嘉靖帝说起,朱棣这个庙号是嘉靖帝给改的,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
在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当时朱厚照膝下无子,所以当时按照“皇明祖训”内阁首辅杨廷和寻找皇位继承人。
当时朱厚照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在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没办法,只有在明孝宗一辈寻找。孝宗的两名兄长都英年早逝,没有孩子,他四弟朱祐杬虽然死了,但是他有两个儿子兴王的长子朱厚熙也死掉了,所以顺理成章次子朱厚熜就立为嗣,就成了当时的明世宗了。朱厚熜生于1507年,死于1566年,享年60岁。朱厚熜在1521年的四月顺利继位,后改国号为嘉靖,他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这个嘉靖皇帝说他是昏君吧,他还不全是,说他是明君吧他还做了一堆荒唐事。他后期崇信道教,并痴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明始亡于嘉靖”。朱厚熜在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明,天资聪颖,所以杨廷和当时就极力推荐朱厚熜为当时的新皇帝,但是当时杨廷和万万没想到这个朱厚熜一上位之后,第一个解决的就是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
当时朱厚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把杨廷和给干掉了,让他告老还乡贬为庶民。后来对于朝廷上的大臣一顿“洗牌”推举了一大批贤臣,大大的打击的当时的贵族和官宦势力。
他在军事上重用戚继光,俞大猷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而且在文学上也大肆改革,清除文学弊端,使得当时的文化空前繁荣,而且在当时大批的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当时那个时期史学界称之为“嘉靖中兴”。
接下来就到了历史上很有名的“大礼仪之争”了,朱厚熜挡路皇帝,按照当时的礼仪他要过继给前任的换地父亲朱佑樘当儿子,意思就是他以后就是朱厚照的弟弟,然后他爹就是他叔叔了,正常这个也算好事。一下子就改认个“爹”就能当上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皇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也是亲戚,但是朱厚熜不这么想,他不想认朱厚照当爹,但是还想当皇帝,所以这个就出现了矛盾。
所以当时他就想把他亲爹追封为皇帝,他当皇帝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大臣们不干了,所以当时因为这个事情朱厚熜和大臣们斗争了十几年,当时这场斗争很激烈。
据说当时有两百多人跪在宫门抗议,但是抗议无效,当时朱厚熜让锦衣卫抓了很多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当然是朱厚熜胜利了。所以朱厚熜的父亲也就顺利的进入了太庙,他这个皇帝也就名正言顺了。
当时朱厚熜把他父亲排到了前任皇帝朱厚照前面,当时朱厚熜想到不仅仅是把他自己的父亲放进太庙里面,他当时是想把他自己和他后代也能顺理成章的进入太庙,因为当时太庙的情况是,天子七庙,祖庙不迁,三昭三穆,合称七庙。
这个规矩的意思就是:当时太庙里面只能放九个皇帝,其中称祖的朱元璋不能动,剩下的要按照血缘关系,远近的顺序依次往外挪,古代称之为“祧”。意思就是从正殿挪到偏殿,朱厚熜这个人是对礼仪非常执着的人所以他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他考虑的比较长远。
上面不是说过正殿里只能放进九位皇帝,所以等他死后也是要进入太庙的,但是现在情况下正殿已有九位皇帝。
如果等他死后,按照血亲的远近排列的话,他进入正殿的可能几率很小,因为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这里面也就只有朱棣和他爹是比较远的,但是朱棣的话他对大明朝贡献很多。
进入偏殿的几率很小,那么也就只能是他爹了,所以当时他就想了一个招,不能让他之前这些辛苦白费,既然对于死人没办法,那就给他改庙号不就完啦,所以他把朱棣的“宗”字改成了“祖”字,这样既让朱棣升了一级,他爹也能好好的一直在太庙里,也为他子孙后代做了铺垫。说白了朱厚熜吧朱棣太宗的庙号改成成祖都是他早就计划之中的事。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北京国际运河艺术周启动千年燃灯塔上演XR光影秀11月22日,北京国际运河艺术周在通州大运河畔启动,专为本届运河艺术周打造的XR光影秀
2022-11-23 09:26
原标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计划新华社香港11月22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2日宣布推出首届“香港
2022-11-23 08:42
原标题:第四届金沙书院散文奖征文活动启动新华社厦门11月22日电(记者付敏)第四届金沙书院散文奖征文活动22日在厦门启动。记者了解到,本届
2022-11-22 22:41
原标题:今日小雪: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薄雪悠扬朔气清,冲风吹拂毳裘轻”,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
2022-11-22 21:41
听文物讲故事原标题:“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催生多少“黑科技”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孙丽萍、丁汀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
2022-11-22 06:25
远古发现原标题:福建发现大面积对板保存的恐龙足迹化石新华社福州11月21日电(记者秦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近期发现大面积正负模(对板)保
2022-11-22 05:42
节气里的中国原标题:小雪:冬令成万物藏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立彬11月22日,小雪。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廿”,冬季第二个节气
2022-11-22 05:48
原标题: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孙丽萍)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
2022-11-21 22:35
原标题: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办2022年11月18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1月14日至24日
2022-11-21 05:28
原标题:“小狮子乐动京城”中国电影乐团情景视听音乐会成功首演“小鸽子快下来,小鸽子快下来,……”随着中国大鼓的节奏,国家大剧院·音乐
2022-11-21 05:24
学人谈原标题:点石成色溢彩千年——浅谈敦煌壁画的石色妙用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成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
2022-11-21 05:40
【视线】原标题: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在三亚市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书闻)日前,记者从海南省召开的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
2022-11-20 07:27
【艺评】原标题:好演员拿回自己的“戏份”邓崎凡备受瞩目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等影视奖项近日尘埃落定,各项大奖各有所归。虽
2022-11-20 07:46
原标题:《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宋徽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发展了宫廷绘
2022-11-20 07:28
原标题:第十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在港举行新华社香港11月19日电(记者陈珮盈)第十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19
2022-11-20 07:34
原标题:“浙里乡亲”天子湖丰收节•稻草人音乐节举行工人日报客户端讯 金穗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节。11月19日至20日,“浙里乡亲”天子
2022-11-20 06:42
新华全媒+原标题:百项非遗亮相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棕编、浏阳夏布、桃源刺绣技艺在指尖绽放擂茶、东安鸡、芷江酸萝卜挑动味蕾九芝堂传统中药
2022-11-20 05:31
原标题:微短剧丨“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世界杯”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于11月20日开幕。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央视开启了我国转播世界杯赛事的历
2022-11-19 22:40
原标题:浙江文化观察:日本“一休哥”的书法里藏着什么?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 记者谢盼盼“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耳熟能
2022-11-19 20:41
原标题:中国国家大剧院在柏林举行音乐会新华社柏林11月18日电(记者杜哲宇 张毅荣)中国国家大剧院18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明互鉴,
2022-11-19 15:36
原标题: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式及纪念研讨会在日本举行新华社东京11月19日电(记者郭丹)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国际儒学联
2022-11-19 15:47
近日,我国著名艺术家袁海龙陶瓷作品展暨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美
2022-11-19 15:31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一盒万历年间墓志铭距今416年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获悉,工作人员近日在南和区东三召乡圪塔头村发现一盒明代
2022-11-19 15:33
原标题:2023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主题)万寿寺、钟鼓楼“新入群”(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李祺瑶)《2023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今起首发,一
2022-11-19 05:30
听文物讲故事原标题:证据链首次公布:“雪衲”“傳綮”确实是八大山人自用印新华社南昌11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袁慧晶、李宗胤明末清初画家八大
2022-11-19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