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相关资料图)
无数的谜,让《红楼梦》像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美丽中又有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神秘,让人欲近不得,欲罢不能。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脂砚斋指出,“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因此,只要揭开蒙在“红楼掩面人”脸上的面纱,探清他们“青冢骷髅骨”的往事,我们就可以无限接近这个风华绝代的佳人。
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红楼掩面人”。如果只正照风月宝鉴,就会认为她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终日以泪洗面的瘦弱女子。她先天不足,父母双亡,是个无家的孤女,不是因月缺而黯然神伤,就是为花落哭吟葬花诗,似乎她在《红楼梦》中的任务,只是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与下世为人的神瑛侍者,即贾宝玉。
但是,所谓不可正照风月鉴,作者“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第一回脂批),林黛玉“出身履历更奇甚!”(第一回脂批)”,她的真面目,骇目惊心。
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笑着夸林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脂砚斋对此的批语是:“`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通部书中,脂批提到“史笔”只有两处,另一处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第三回脂批指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脂批提到的作者用“史笔”的两个梦中人一一秦可卿和黛玉之间,虽然在通部书中似乎从未有过交集,但两人之间真的有着神奇的联结。
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性格风流、貌美如花的二十岁左右女子秦可卿,只是风月宝鉴正面之"假”,在风月宝鉴背面,她所隐指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风流人物一一废太子胤礽,其谥号为“密”。
胤礽是文本中正统之“清”的象征,可称之为“密”清,而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宜作史笔看”的林黛玉也是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美丽女子。
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子“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脂砚斋指出:“饮食之名奇甚!”,天上的奇珍异果数不胜数,作者独写“蜜青果”,不是信手拈来,脂砚斋的批语也是提醒,因此,“蜜青”果大有深意。
“蜜青”,谐音“密清”;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及黛玉之母名唤贾敏,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每每如是……”看似闲笔,在“笔笔不空”的文本中,其实是非等闲的有意之笔一一林黛玉是“密”之女儿。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黛玉又是秦可卿的一部分,也就是“密”的一部分。因此,可称黛玉为“密”之女子。
两处“史笔”,两个女子都与“密”密切相关,当然不是巧合,其中深藏着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良苦用心。
楔子中,石头上的偈诗“此系身前身后事”,与第十二回脂批一一“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相互呼应,暗示文本中所呈现的末世哀歌里也有昨日的旋律,“青冢骷髅骨”的前世(石头所记的“身前事”)和“红楼掩面人”的今生(石头所记的“身后事”)加在一起,就是第一回跛道口中的“三劫”,是“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第一回脂批),即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三春”和“三秋”。
林黛玉,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女子,她的前世今生总绕不开“水”,她真可谓“水”做的女子一一前世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甘露水灌溉,绛珠仙草得而变成绛珠仙子,“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下凡的此生,是浸泡在泪水中的一生。
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上提及除了宁荣二公之外的六公,关于镇国公牛清,脂砚斋批道:“清属水,子也。”清属水,反推之,水也可喻清。最初绛珠草一株,日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甘露,甜美的水,即甜美的"清",是“密”清最美好的时光,对应的是文本中的“第一春”,相当于胤礽第一次当太子期间。
后来“脱却草胎木质,得化人形”,隐喻胤礽第一次当太子,时间持续那么久,似乎终将修成正果,继承大清万里江山;“仅修成女体”又暗示了“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对应的是文本的“第一秋”和“第二春”之交,相当于胤礽第一次被废和第二次被立期间;绛珠仙子虽然“饥则食`蜜青’果为膳",却“终日游于离恨天外,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离恨天外的灌愁海水,苦涩的水,即苦涩的"清",虽然食“密清”果,即“密清”犹在,但“离恨”、“哀愁”已经不可避免,对应的是文本中的“第二春”,相当于胤礽第二次当太子期间。
绛珠仙子下凡成林黛玉,已无甘露酬报神瑛待者灌溉之德,只能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此时,正统之象征胤礽已死,非正统之雍乾甚嚣尘上。眼泪,绝望的水,绝望的“密”清,即文本中所谓的末世。
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出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脂批指出:“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可以说末世登场的她,前世是胤礽的“旧精魂”,今生是“密”(贾敏)之女儿,即胤礽之女儿,因此,文本中“来历自与别个不同”(脂批)的林黛玉所演绎的一切,融合了“青冢骷髅骨”的前世(石头所记的“身前事”)和“红楼掩面人”的今生(石头所记的“身后事”),寓言了始于甘露水、终于泪枯夭亡的、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九十载光阴,即“密”清之“三春”和“三秋”。
大观园里看似只写了三个春秋,其中却也隐寓了由元春开启、比托于秦可卿的“三春”和“三秋”。大观园正文总是写林黛玉的病情不断加重,脂砚斋也指出"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写药案是暗度颦卿病势渐加之笔,非泛泛闲文也。”其中的深意,是隐喻“第一春”(第二十三回“闻曲”回还在“第一春”之内)还未结束,“密”清却正不断滑向政治悲剧的深渊。
第二十七回,大观园祭饯花神,“第一春”刚刚春尽入夏(相当于胤礽第一次被废),林黛玉就作了摧心裂肺的“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之《葬花吟》,暗示“密”清的悲剧已不可避免,将带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凄惨景象。
“第二春”刚开始不久的第五十八回,隐指胤礽的老太妃病薨,第五十九回湘云问宝钗要蔷薇硝,宝钗说,前儿剩下的都给妹子了,还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
蔷薇硝谐音“强危消”,“正强忽弱谁明”(第七回回前总批),暗示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子胤礽所代表的正统已然消亡,只剩残影。作者安排蔷薇硝都出自黛玉,用心良苦,因为林黛玉的前世今生隐喻了“密”一方跌宕起伏的“九十春光”,而末世登场的黛玉是“密”之女儿、正统之残影。
“第三春”是在黛玉字字句句都是血泪的《桃花行》中拉开帷幕,下一回文本马上进入“第三秋”,因此,林黛玉的《桃花行》就是献给大观园和贾家最后的春天之挽歌。
该回题曰“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大有深意。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中的桃花社当然隐喻正统,胤礽在“第二春”过后不久即去世,而末世登场的林黛玉作为“密”之女儿,是当仁不让的“第三春”的正统之象征,即相当于“重建桃花社”。
同一回,诸芳作词后,在潇湘馆放风筝,其实已经预示了“三春去后”诸芳的结局。作者之所以安排诸芳在黛玉的居所放命运之风筝,而不是选择蘅芜苑或者其他诸芳的住处,其中的深意即暗示贾家内部暗藏着激烈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大观园的解散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隐指谥号“密”的废太子胤礽,因此,红楼文本堪称是一部隐“密”之大书,而林黛玉堪称是这部大书里的一个真正“密”之女子。她身上还藏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究、去发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河北蔚县:文化进万家老戏传新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兰德华通讯员蔺媛媛“金秋华夏彩旗扬 ”台上表演精湛,唱腔优美,台下群众欢
2022-12-05 08:48
原标题:“陆游的乡村世界”火了中国文化报记者 党云峰2022年是南宋诗人陆游诞辰897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宋韵文化,擦亮“宋韵越城”和“陆游诗
2022-12-05 08:49
【视线】原标题:《风味人间》第四季将谷物汇集成篇(引题)每一种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谷物是人类
2022-12-04 20:40
原标题:重庆合川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出土各类器物278件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重庆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标题: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12月1日开售每张300元中新网12月1日电故宫博物院近日发布关于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发售的公告。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标题:文旅部: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召开全国剧本娱乐管理工作视频会,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标题:嘉陵江下游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刘恩黎)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对话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设计师团队——(引题)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主题)人民日报记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标题:山西展出商周青铜盘珍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西周晋叔友父盘。山西博物院供图近日,“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
2022-11-30 05:49
原标题:刚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
2022-11-30 05:30
权威快报原标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标题: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华社郑州11月28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复原技艺,转化创意,组建乐团(引题)曾侯乙编钟的文创旅行(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李霞当前,依托博物馆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江苏盐城建湖县出土1 5吨唐宋钱币11月28日,新江苏记者从盐城市建湖县文旅部门获悉,该县冈西镇双墩村发现一处北宋末年的钱币窖藏遗存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李仁清:拓古传今“复活”石雕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上
2022-11-28 22:45
原标题:多元粤剧节目亮相香港“粤剧日”活动新华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馆举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标题:新闻特写丨古船“归港”海洋木质文物该如何保护?眼前,这个在江面上行驶的长方形大家伙,名叫“奋力轮”。在它怀抱里,静静躺着一个
2022-11-28 05:25
原标题:海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新华社客户端海口11月27日电(周慧敏、谭生其)为繁荣和发展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标题:在古镇见证戏剧“丰硕生长”——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幕记者:段菁菁、郑梦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大剧院,乌镇戏剧节发起
2022-11-27 15:31
原标题:《爱的二八定律》热播引发观众思考人生态度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都市情感剧《爱的二八定律》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该剧
2022-11-27 07:34
【视线】原标题:硬核科技助力中国水下考古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
2022-11-27 07:45
原标题:《平民英雄张富清传》研讨会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邹明强)近日,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在省文联主办了《平民英雄张富清传
2022-11-27 05:41
原标题:通向未来的阶梯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实际上,这句话因蕴含着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蕴非常,喜欢开卷的文豪们几乎难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书榜单】原标题:日常的点滴与自然的优雅《游世与自然生活》颜世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庄子
2022-11-27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