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国时期巴蜀荒凉,秦国为何要强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初期的魏国,虽说地缘不好,但也不是最差的,至少韩国的地缘就更差一些。
(资料图)
可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打韩国,只盯着魏国打呢?原因也很简单:魏国太强。
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坐镇中原,那结果只有两个:魏国吞并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打残魏国。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郑国就能明白。
当时的郑国,在国君郑庄公的领导下,完全称得上中原地区最强的国家。
然而,这就导致了郑国的周边邻居只能二选一,要么打残郑国,要么被郑国打残甚至征服。
结果,郑国的地位和实力一落千丈,而魏国的遭遇,和春秋初期的郑国如出一辙。
在魏国衰落之后,秦孝公抓住机会,彻底把魏国的势力赶到黄河以东。
至此,秦孝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去世了。
继承秦国君位的是秦惠文王,这位老兄上任后立刻赶走了商鞅,没过多久,商鞅就死了。
有一种说法是商鞅造反,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扬造反被活捉,最后被处以极刑“车裂”。
如果按照英雄史观的说法,没有了商鞅,秦国应该就此衰落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秦惠文王带领下的秦国,开始了高速发展。
秦孝公只是把魏国赶到河东,而秦惠文王则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大片领土,直接把一个横跨中原诸省的魏国,打得只剩下河南一部分地盘。
这个时间节点是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九年,函谷关正式归属于秦国。
这既是秦惠文王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秦国遇到的第二个瓶颈。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国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已经被他父亲秦孝公打破,那就是掀翻魏国的霸权。
可是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自己就成了一个霸权国家,原本联手攻打魏国的国家,现在又开始联手对付秦国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秦国拥有函谷关这样的要隘,地缘优势远胜于魏国,不太容易被打垮。
可雄关要隘也不是毫无缺点:它既是保险柜,又是牢笼。别人想进来不容易,秦国想出去同样不容易。
因为,别人只要堵死函谷关,就意味着基本堵死了秦国。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秦国应该何去何从呢?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关外诸侯虽然准备联手对付我们,但这种貌合神离的联盟并不牢固,我们完全可以分化瓦解。
另一种意见是,虽然能够分化瓦解关外诸侯,但耗时耗力,性价比太低,我们应该南下攻打巴蜀,继续打造一片可靠的大后方。
秦惠文王斟酌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拍板:先南下吞并巴蜀,再伺机东出。
客观地说,秦惠文王做出这种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巴蜀,还不是后来的“天府之国”,只是一片蛮荒之地,几个小国在里面勉强安生。
此时的秦国,主要的精力还是应付关外诸侯的攻势,如果这个时候分兵巴蜀,谁敢保证函谷关那边不会出问题呢?
这就意味着,秦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争夺一块没什么用的土地。
但秦惠文王毕竟眼光卓著,他一眼就看出了巴蜀的重要性:此时的巴蜀虽然还很落后,但秦国完全有能力把它开发出来。
首先,巴蜀土地肥沃,天然就适合作物生长,一旦开发出来,秦国的军粮补给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巴蜀是一个不错的后手,万一秦国本土出现什么变故,临时前往巴蜀避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可目前最困难的是,巴蜀易守难攻,也没有特别适合军队行进的道路。如果现在抢修,显然不太合适,迁延日久容易生变。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秦国向蜀国送了一个石牛,庞大又贵重。蜀国国君为了把石牛运回国,于是傻乎乎地修了一条从蜀国通往秦国的道路。
结果道路刚修完,秦军就杀了过来,十个月后,蜀国领土尽数归于秦国。
我个人认为,这种类似寓言故事一样的桥段,大家看看就行,不用太当真。
修通一条从蜀国到秦国的道路,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绝不是几个月就能修完的。
这只能说明,无论是秦国还是蜀国,都有修路的意愿,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都在做这件事,而且是早就在做,并不是临时起意。
只不过,双方对于这条路的期望不同:蜀国认为可以结好秦国为外援,帮他统一巴蜀。
毕竟当初的秦国受魏国威胁,不太可能出兵进犯巴蜀。
但时移世易,道路快修好的时候,秦国东出无门,于是把算盘打到了巴蜀头上,没经过多少波折,就拿下了这个蜀国。
在此后的五十年里,秦国一边想办法东出,一边尽力开发蜀国,最终以都江堰的修建为标志,预示着秦国彻底消化了巴蜀地区。
随后,秦国开始压着关外诸侯猛揍,并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我们完全可以说,秦惠文王拿下蜀国,是除商鞅变法之外,对秦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大事。
我在前面只说秦国拿下了蜀国,却不是整个巴蜀,是因为在秦国行动的时候,楚国也没有闲着。
巴蜀在楚国的西边,所以当秦国南下的时候,楚国则开始西进,夺取了巴国,随后又向黔中、巫郡等地区发展。
这直接导致了秦楚两国的领土大面积接壤,所以此时的秦国,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威胁。
秦国和楚国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我们下次再说。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初冬张燕峰初冬。田野空旷,露出黑油油的泥土,像一位刚刚生产过的母亲,袒露着的胸膛,平静而疲惫。靠近她,似乎能听到来自大地深处
2022-12-11 11:36
原标题:别了,青石板的巷陌田海明夏雨猛烈而迅疾,砸在屋檐上,迸溅出水花,泻出朦胧的水帘,隔绝了我望向窗外的视线。爸从外边回来,穿着的
2022-12-11 11:44
原标题:一把檀木梳邓素芳《牡丹花瓶》 文森特·凡高[荷] 玛咖供图月光从门外涌进来,闪着银色的粼光。我坐在梳妆台前,檀木梳隐发着淡淡的
2022-12-11 11:32
【艺评】原标题:最好的书店氛围,是看得见的对阅读的爱罗筱晓最近,位于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因内部改造暂时闭店。这家书店建成于1954年,是
2022-12-11 05:44
原标题:从“中文热”到“天宫热”(主题)——中文教学助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副题)蔺妍林建杰“这是中国,这是阿联酋,我们是好朋
2022-12-11 05:32
【视线】原标题:电视剧、小说同时推出(引题)《大博弈》书写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主题)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近日,
2022-12-11 05:34
原标题:“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12月7日,观众参观“凌家滩文化展”。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2022-12-11 05:36
原标题:落雪的日子李季落雪的日子和她一起出去走走雪花飘落有寒意笼罩也有梅花飘香河面冰封水依然在冰下不息流动爱一个人就要在雪天拉着她的
2022-12-11 05:41
原标题:《点燃我,温暖你》收官在即(引题) 张婧仪:表演难免有遗憾(主题)羊城晚报记者王莉实习生邓晓妍优酷视频独播剧《点燃我,温暖你
2022-12-10 10:55
原标题:邓超孙俪夫妇为《阿凡达2》配音羊城晚报记者李丽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又称《阿凡达2》)12月8日公布中文配音阵容,邓超、孙俪、黄
2022-12-09 22:52
原标题:郅敏“二十四节气”作品摘得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金奖(引题) 他用陶瓷艺术获得世界共鸣(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一颗颗橘红色的
2022-12-09 21:49
原标题:中国嘉德2022秋拍拉开帷幕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今天,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拉开帷幕,31个专场的5800余件艺术珍品汇聚一堂,带
2022-12-09 21:55
原标题:当“爆款”剧通货膨胀,“自吹自爆”还有说服力吗黄启哲近日,围绕“爆剧”与“伪爆剧”的话题被“吵”上热搜。话题的发起者原本希望
2022-12-09 21:50
原标题:《扫黑行动》热映,票房超过1 5亿元(引题) 林德禄: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创作(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实习生黄俊颖由林德禄执导
2022-12-09 21:33
文物TalkShow原标题:河姆渡骨耜: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明者作者:郑茜周玉州当今世界近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是谁培
2022-12-09 19:42
原标题:“钢铁”柔情,《风吹半夏》联动的那些工业回忆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小燕上个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之交,一批民营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
2022-12-09 17:35
原标题:北京鼓楼将于12月13日起恢复对外开放中新网12月9日电据“北京钟鼓楼”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9日发布公告称,北京鼓
2022-12-09 17:55
道中华原标题:“旋转、跳跃,不停歇”——西域传来的胡旋舞为何风靡大唐?在唐代酒肆中表演的胡旋女。(图片来源:电影《妖猫传》剧照)唐代
2022-12-09 17:55
原标题: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元代青花瓷器首次集中展出中新社沈阳12月8日电(记者韩宏)“青花清韵”元青花瓷器展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元青花缠
2022-12-09 14:44
原标题:双雪涛首部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一步步靠近心中的文学理想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文学看似跟才华关系最紧密,实则
2022-12-09 14:39
原标题:看完《天下长河》你有没有意难平?李开周河神庙前,暮年的康熙皇帝颤颤巍巍爬上大殿,向靳辅与陈潢二人的塑像行礼,他老态龙钟的脸上
2022-12-08 22:39
原标题: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再出重大发现据安徽省考古所发布的消息,安徽省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近日取得重大发现。其中一件宽体玉璜,外径23 6
2022-12-08 21:32
原标题:“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今日11时46分迎“大雪”节气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我国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
2022-12-08 15:55
原标题:广西东兴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修复工作已完成40%2021年,广西东兴市发现了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目前恐龙化石修复工作正有力有序推
2022-12-08 14:56
原标题:面对面丨专访翟杨揭秘百年古船“穿越”归来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