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当前播报:古代没有出现疫苗 瘟疫最后又是怎么消失的

时间:2022-12-12 14:57:20    来源:趣历史网    

在没有疫苗的古代,瘟疫,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从古至今,瘟疫都对人类生存造成很大威胁,每一次的瘟疫爆发就意味着有无数人被感染可能还会不治身亡,这无疑是对医疗技术的考验。

历史上就出现过好几次大规模的瘟疫,再加上古代人们医学方面的落后,让他们对病毒认知不足,无法找到可以医治的药物,只能活在惶恐中。


【资料图】

在瘟疫来临时,他们没有疫苗,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出简单的部署,以下是古代经常会用到的对抗瘟疫的方式。

古人抗疫

第一,通过太医院或者一些名医现场诊断,来制定出对抗时疫的药方。虽然古代的医疗条件不成熟,没有现在这么精密的仪器,但是我们的中药还是很厉害的。古代的医生们会研制各种药方,然后做测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古代人由于防护工具不多,防护意识不强,也有很多医生不幸感染。就像现在一样,冲在第一线的永远是我们的“大白”,是他们为我们的健康在保驾护航。

第二,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做好简单的预防工作,让瘟疫横行一段时间,靠形成群体免疫来度过瘟疫期,这或许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

有一种说法是,病毒的存活需要人类的参与。如果说因为瘟疫死亡的人数过多,那么病毒也没有办法更好的去存活下去,所以为了存活率,病毒也会发生变异来保证宿主的存活,具体表现是传染力增强,毒性和致死率下降。

早在十四世纪,名为“黑死病”的瘟疫就曾肆虐过整个欧洲。这场瘟疫导致2500万欧洲人因此丧命,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都被这场瘟疫支配,从死亡人数不难看出,瘟疫在古代真的是具有毁灭性的。

欧洲“黑死病”的爆发是由外国传入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瘟疫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

犹太人变成了这场瘟疫的背锅侠,在瘟疫时期,一部分人感染而亡,一部分犹太人被活活烧死。 那么,“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呢?由于欧洲人民大部分信奉宗教,当时的人们怀揣着信仰每日祈祷,祈祷瘟疫早日消失,但是始终没有什么作用。

十四世纪的欧洲医疗条件尚不成熟,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放血和蒸煮,但是这样做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到最后,依靠宗教信仰和落后的医疗条件,欧洲人民还是没有消灭掉这场瘟疫,而是靠着那些感染后侥幸存活的市民的抗体结束了这场瘟疫。最终也不能说是人类消灭了瘟疫。

第三,通过采取隔离的方式,切断瘟疫来源。首先,瘟疫不可能隔空传播,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比如说唾液传播,尿液传播等。

所以当医疗条件不足以消灭瘟疫的时候,人类就只能想办法避免让其他人也染病。

抗击鼠疫

1910年10月,东北发现了鼠疫,传染迅速来势猖獗,仅哈尔滨一带就有约五千多人为此丧命。有相关书籍写到东三省因为本次鼠疫丧命的约有五万人。

鼠疫出现后,清朝政府便派遣了伍连德医生前往疫区寻求治疗鼠疫的药方。除此之外还下令严守关口,从源头上杜绝了鼠疫侵袭到别的地区,也起到了隔离病人的作用。

随后,伍连德医生认为瘟疫可能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的,为此他专门设计出一种口罩,折叠一块外科纱布,中间放上一块药棉,然后剪出一个绑带,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交叉感染。

直至现在,仍有医护人员在用这种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

伍连德医生也提出了自己对控制瘟疫的见解:控制交通,杜绝瘟疫蔓延;隔离疫区,避免人员流动;继续征集医生过来支援。正是因为这些举措,鼠疫最终得到了控制。

其实这一做法跟我们现在对抗疫情的做法也是几乎一致的,古代可以通过封锁城门的方式来进行分隔,现在多是查健康码,有异常的定点隔离,不得不说,中国人真的是非常聪慧的。

古人还会通过火化尸体来切断传染途径。

上文说到的清末鼠疫,在所有隔离点都建立完善后,仍然每天有人会感染上鼠疫,伍连德便想到了具体原因。他认为可能是那些感染鼠疫去世的人的尸体没有妥善处理,那些尸体堆放在一起,散发着很强的臭味。虽然人已经离世了,但是病毒或许还存活着,还会感染更多的人。于是伍连德提议采用尸体火化的方式来消灭传染源。

中国人的思想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所以在当时,伍连德的这一提议并不被人们接受,甚至亡者的家属会与前来收殓尸体拉去火化的人们打斗。最后中央旨意下达到地方,违令者斩,才得以火化所有感染了疫病的尸体。

历经两个多月,东北再无新增病例,这也宣告了鼠疫的结束,这也是人类战胜“天灾人祸”的一次伟大胜利与绝佳经验。

以药材预防,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发放相应物资也是古人的抗疫之法。

神医华佗提出可以用屠苏酒预防瘟疫。

屠苏酒是用7味中药经破碎泡或煮酒而成,可以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

明朝时通常会采用燃烧苍术的办法来达到预防瘟疫的效果,的确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水源也是瘟疫主要传染源之一,在发生大规模瘟疫后,地方政府会保护好井水,避免井水遭到污染,有些还会将一些熬制好的药投放到水井中,这样老百姓们都可以喝到药,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在瘟疫期间,大部分人都人心惶惶,待在家里防止染病,而偏远地区不幸染病的一些人可能就会被抛弃。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导致老百姓们没有口粮,会更加的抵抗力低下,因此朝廷一般会有赈灾的粥或者物资来分配给灾区百姓。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这种行为也对抗疫起着积极的影响,就像当代居家隔离的人们也会受到当地居委会投放的“大礼包”一样。

瘟疫对于人类而言确实是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它并不能让我们屈服。从古至今,人类面对瘟疫从来不是消极的听天由命,不管是不奏效的祷告祭天还是在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将瘟疫感染者的尸体隔离火化,都是人们对抗瘟疫的表现。

疫情来袭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持清醒、理智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标签: 云开见月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 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时代气象

    原标题: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时代气象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20世纪上半叶的楚辞研究在

    2022-12-12 14:45

  • 中国近代日记研究的拓展、反思与未来——从“日记研究丛书”说起

    原标题:中国近代日记研究的拓展、反思与未来(主题)——从“日记研究丛书”说起(副题)日记这种文献类型和书写方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2022-12-12 14:43

  • 世界速读:《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

    原标题:《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诗经》所载乐歌,本为两周礼仪的用乐与歌舞的歌词,要对其诗义进行清晰的解读,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2022-12-12 11:32

  • 微短剧靠什么赢得观众喜欢

    原标题:微短剧靠什么赢得观众喜欢最近一段时间,单集不超过10分钟的微短剧深受观众喜爱。数据显示,今年仅快手平台的微短剧日活跃用户便增长

    2022-12-12 08:32

  • 要闻:考古还原青藏高原丝路的样貌

    原标题:考古还原青藏高原丝路的样貌仝涛【考古中国】  ●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出土大量来自唐朝、中亚和西亚的丝织品、金银器,以及各类宝石

    2022-12-12 08:52

  • 全球微资讯!图片故事丨剑川木雕:传承千年技艺

    图片故事原标题:剑川木雕:传承千年技艺段四兴在进行木雕制作中的打坯流程(12月1日摄)。剑川木雕是云南省剑川县传统美术项目,历史悠久,具

    2022-12-12 08:37

  • 剧场艺术如何拓展边界找寻多样表达

    原标题:剧场艺术如何拓展边界找寻多样表达北京晚报记者高倩12月8日至9日,“2022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和“2022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

    2022-12-12 05:40

  • 热推荐:打工新鲜事儿丨想学艺、想挣钱?快来村里这块“宝地”集合!

    原标题:想学艺、想挣钱?快来村里这块“宝地”集合!据12月8日甘肃省文旅厅、人社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通知,甘肃新认定28家省级非遗工坊

    2022-12-11 21:55

  • 西安多家博物馆明天起陆续开放

    原标题:西安多家博物馆明天起陆续开放陕西西安多家博物馆11日发布公告,明天(12日)起陆续恢复开放。西安博物院12月12日(星期一)起恢复对

    2022-12-11 21:36

  • 天天快消息!世界杯的魅力

    原标题:世界杯的魅力韩立群1990年世界杯我17岁,我家黑白电视14寸。记得马拉多纳无能为力的泪水。1994年巴乔横空出世,一路带着意大利打入决

    2022-12-11 20:42

  • 【速看料】初冬

    原标题:初冬张燕峰初冬。田野空旷,露出黑油油的泥土,像一位刚刚生产过的母亲,袒露着的胸膛,平静而疲惫。靠近她,似乎能听到来自大地深处

    2022-12-11 11:36

  • 别了,青石板的巷陌

    原标题:别了,青石板的巷陌田海明夏雨猛烈而迅疾,砸在屋檐上,迸溅出水花,泻出朦胧的水帘,隔绝了我望向窗外的视线。爸从外边回来,穿着的

    2022-12-11 11:44

  • 一把檀木梳

    原标题:一把檀木梳邓素芳《牡丹花瓶》 文森特·凡高[荷] 玛咖供图月光从门外涌进来,闪着银色的粼光。我坐在梳妆台前,檀木梳隐发着淡淡的

    2022-12-11 11:32

  • 每日焦点!艺评丨最好的书店氛围,是看得见的对阅读的爱

    【艺评】原标题:最好的书店氛围,是看得见的对阅读的爱罗筱晓最近,位于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因内部改造暂时闭店。这家书店建成于1954年,是

    2022-12-11 05:44

  • 从“中文热”到“天宫热”

    原标题:从“中文热”到“天宫热”(主题)——中文教学助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副题)蔺妍林建杰“这是中国,这是阿联酋,我们是好朋

    2022-12-11 05:32

  • 每日报道:视线丨《大博弈》书写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

    【视线】原标题:电视剧、小说同时推出(引题)《大博弈》书写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主题)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近日,

    2022-12-11 05:34

  • 热点!“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原标题:“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12月7日,观众参观“凌家滩文化展”。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2022-12-11 05:36

  • 全球速递!落雪的日子

    原标题:落雪的日子李季落雪的日子和她一起出去走走雪花飘落有寒意笼罩也有梅花飘香河面冰封水依然在冰下不息流动爱一个人就要在雪天拉着她的

    2022-12-11 05:41

  • 当前速看:张婧仪:表演难免有遗憾

    原标题:《点燃我,温暖你》收官在即(引题) 张婧仪:表演难免有遗憾(主题)羊城晚报记者王莉实习生邓晓妍优酷视频独播剧《点燃我,温暖你

    2022-12-10 10:55

  • 全球播报:邓超孙俪夫妇为《阿凡达2》配音

    原标题:邓超孙俪夫妇为《阿凡达2》配音羊城晚报记者李丽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又称《阿凡达2》)12月8日公布中文配音阵容,邓超、孙俪、黄

    2022-12-09 22:52

  • 最新:他用陶瓷艺术获得世界共鸣

    原标题:郅敏“二十四节气”作品摘得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金奖(引题) 他用陶瓷艺术获得世界共鸣(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一颗颗橘红色的

    2022-12-09 21:49

  • 全球新资讯:中国嘉德2022秋拍拉开帷幕

    原标题:中国嘉德2022秋拍拉开帷幕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今天,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拉开帷幕,31个专场的5800余件艺术珍品汇聚一堂,带

    2022-12-09 21:55

  • 【世界新视野】当“爆款”剧通货膨胀,“自吹自爆”还有说服力吗

    原标题:当“爆款”剧通货膨胀,“自吹自爆”还有说服力吗黄启哲近日,围绕“爆剧”与“伪爆剧”的话题被“吵”上热搜。话题的发起者原本希望

    2022-12-09 21:50

  • 林德禄: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创作

    原标题:《扫黑行动》热映,票房超过1 5亿元(引题) 林德禄: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创作(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实习生黄俊颖由林德禄执导

    2022-12-09 21:33

  • 热议:文物TalkShow|河姆渡骨耜: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明者

    文物TalkShow原标题:河姆渡骨耜: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明者作者:郑茜周玉州当今世界近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是谁培

    2022-12-09 19:42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