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忽必烈为什么这么说?

时间:2022-12-12 18:37:23    来源:趣历史网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尊号“薛禅汗”,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

状元胡砺大概没想过,他的金榜题名居然源于一次“跨国”科举。

北宋末年,金兵攻掠河北,胡砺不幸被俘,与诸多流离失所的人们一起,沦为了金人的奴隶。但他不想如此折辱一生,在大军北返经过原辽国南京(今北.京)时,胡砺趁守备松懈,混入了城郊香山寺。寺僧们好心收留了他,并允许他一起劳作礼佛。

香山寺乃远近闻名的古刹,故在胡砺入寺后不久,金国参知政事韩昉突然登山礼佛,并与之不期而遇。

韩昉出身辽国贵族,原为辽朝末代状元。他立刻对胡砺身上散发出来的读书人气质,产生了共鸣。出于爱才之心,韩昉没有为难胡砺,反而邀请对方出任自己的的家学教授,并不止一次在家人面前称赞胡砺,预言其将来必定闻名于世。

随着金兵相继灭辽、灭宋,金朝内部出现了“人才荒”。金人求贤若渴,开始学习唐宋,让文武大臣内推饱学之士,实行科举选拔。就这样,在韩昉的推荐下,胡砺参加了金朝科举,并于天会十年(1132)成为金朝为数不多的状元,从此彻底改变命运。

01

不过,胡砺并非金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蟾宫折桂的第一人。

早在天会元年(1123),金太宗就以“急于得汉士抚揖新附”为由,向辽国属地的北方汉人以及宋朝边境的文人雅士抛出了“橄榄枝”,诚邀他们到燕地参加科举。

尽管金太宗求贤若渴,但对于战事正酣的金国而言,贸然独创一种开科取士的模式未免费时费力。因此,在借鉴过往盛唐的经验后,金太宗决定,金朝科举首选词赋取士。

所谓“词赋”,是一种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文体,讲究对仗、故事与韵律。金太宗认为,在考试当中,一篇词赋足以考察举子们赋、诗、策、论四大方面。而这些方面,均与官员的实际能力息息相关。

金太宗登基的次年,天会二年(1124),金朝第一届科举状元诞生了。此人正是刚刚改了“国籍”的刘撝。

史料记载,刘撝生于辽末,祖上传闻是彭城刘氏。不过,从唐代开始,刘家祖先便已迁至弘州顺圣县(今河北张家口阳源县),世代务农。直到刘撝这一代,离开祖源地多年的刘氏家族才稍有余财,让刘撝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稍有文化的读书人。

然而,要想从普通的读书人变成天下文魁,绝非易事。

刘撝家族世代居住的顺圣县,在辽末隶属西京大同府。当时,辽朝为了方便管理,参照唐朝实行多年的“两京制”,建立了“五京制”,分设五个首都共同管理国家。金、辽战事骤起,辽朝末代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踏上了去往诸京的逃亡之路。为了尽早捉拿天祚帝、结束战争,金人在进军途中与北宋联合,夹击辽军。辽军连战连败,西京大同府更是在三个政权间几易其手,最终成了金太祖的囊中之物。但伴随着战事的深入,曾经辉煌一时的西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周遭生灵涂炭。

许是抱着经天纬地的梦想,即便家乡烽烟四起,刘撝依旧坚守初心,未敢荒废学业。而顺圣县自古便以诗词曲赋领袖中原,在这样的环境下,刘撝集众家之所长,自成一体,并在金朝开科取士的头年高中状元。

由于刘撝的状元头衔在金朝具有划时代意义,功成名就后,他便多次为省试担任主考官,成为金朝科举代言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些北方士人逐渐放弃对故国的幻想,以参加科举的形式,积极投身新的王朝。

02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金朝统治者们发现,伴随着女真骑兵征服的区域逐步扩大,金太宗选用词赋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国情”。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域的人文化水平、应试习惯差异过大,若同题操作,则有可能违背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于是,经金朝宗室完颜宗望建议,天会六年(1128),金太宗下令,此后金朝开科分南、北选。原辽朝故地的名士仍以过去辽地偏重词赋的科举方式选拔人才,而北宋方面的文士则继续沿用他们更加熟悉的诗赋、经义等方式应试。

尽管如此,金人开办的科举考试在原北宋地界上仍遭到相当一部分文士的抵制。

由于对中原科举的形式、体制不熟,金太宗每逢需要科举选士时,便派手下的得力干将全权负责人才选拔。而负责北宋沦陷区科考的官员,几乎清一色皆是曾经的侵略者。这些沙场宿将到了科举考场,依旧不忘过去的铁血本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崇尚暴力,打心里瞧不起那些“觊觎一官,老死不止”的宋籍士人。

同样的,出于血海深仇,那些被迫屈服于威权、应试金朝的北宋士人们,也对眼前的流氓嗤之以鼻。

在双方矛盾最激烈的时候,中国科举史上出现了奇葩的一幕:金朝科举官员带着兵马上门抄检儒生,全数押赴考场,强令应试,“时有士人不愿赴省,州县必根刷遣之”。

但官方强迫士人应试,终归不是办法。金朝由此启动内部改革,推行贵族汉化,鼓励贵族招收饱学之士教导子弟,务必让科举选出的士人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在科举取士政策的推动下,辽末状元韩昉、金朝首位状元刘撝等人,均成了各大贵族的座上宾,负责各大家族的下一代教育。同时,鉴于科举取士范围越来越广,金朝将“尊儒尊孔”定为王朝文教事业的核心理念。

金太宗在科举改革中所做的诸项努力,并没有白费。其继任者金熙宗,正是韩昉的高足。

天会十三年(1135),金熙宗即位,一改过去金朝统治者粗犷的形象,史料称其散发着汉家天子才有的独特气质。这显然是韩昉等文士们用心培养的结果。

韩昉等人有意将金熙宗塑造为汉家“圣天子”,因此,在“尊儒尊孔”大臣们的控制下,金熙宗上位后不久便开始了新一轮的科举改革。

03

金熙宗在位期间,正值南宋岳飞北伐的关键时期,可这并不妨碍他一边订立“绍兴和议”,一边改制科举。

鉴于此前不时有军队将领主持科举的先例,金熙宗规定,日后金朝的科举,无论大小,均由朝廷统一管理。每次科举时,无论考生是何种身份,一律先于诸州分县赴试,谓之乡试。乡试成绩优越者,才可相继进入下一轮府试、省试,直至层层考核,次次挂优,方可杀入御试,殿廷唱第。

金熙宗时期的殿试,实际上并没有面圣作答的环节,它更像是省试过后的表彰仪式。因此,许多中式省试的举子,在听闻自己获得官身后,基本都放弃了殿试资格,选择就近做官,这导致金熙宗在位后期殿试名存实亡。

由于此时宋、金的战争愈发白热化,为防止军事力量削弱,金熙宗在皇统年间(1141-1149)又将武举列入考试范畴。从此,金朝科举分文武两途。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朝的武举几乎成了文举落榜者入仕的第二选择,这造就了金朝后期武举应试者均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局面。

作为天子,金熙宗改革科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通过科举官僚集团来弱化金国贵族势力,结果激起了新一轮的皇权与贵族矛盾。皇统九年(1149),金熙宗为丞相完颜亮所杀。

完颜亮即后来的金废帝、海陵王。虽然他弑君夺位的行为有悖于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宗旨,但实际上,完颜亮不仅极具雄才大略,对于金朝实施多时的科举制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据史料记载,与金熙宗的成长经历类似,完颜亮幼年受教于北地名儒张用直,“甚有尊经术,崇儒雅之意”。上位后,他对科举选士的要求更加严格。

鉴于金熙宗时期形同虚设的殿试唱名,完颜亮则认为,既然金朝天子有意选士,那就必须做到全程事必躬亲,亲拟命题,亲自考核,方能消除科举中存在的私相授受等作弊环节。

在篡位登基后的第三年,完颜亮亲自主持了即位以来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这场科举的殿试赋题为《天赐勇智以正万邦》。不用问,殿试的赋题多半是为了体现完颜亮的意志,借考生之口来阐明白己即位的合法性,并为新朝歌功颂德。而这种有意的政治安排,却成了日后金朝科举殿试的定例。

为使参与考试的举子们都能成为事实上的天子门生,完颜亮还亲自下场参与阅卷,亲自制定参考教材以及作文文法。

04

完颜亮天德三年(1151)的这一场科举,可谓收获满满,其中金朝著名的词赋大家郑子聃位列探花。

据称,当年参加科举的郑子聃年仅26岁,但已是天下闻名的词赋高手。殿试时,郑子聃的文章引起了完颜亮的注意。他特地拿着试卷找到了该科的知贡举杨丘行,咨询后者对这份试卷的看法。

杨丘行是完颜亮的旧部,以文学著称。看到郑子聃的答卷,他也连连点头称是。

可是,结果公布后,大家都有些失望,郑子聃仅得了个探花。

殿试的结果始终是自己御裁,完颜亮虽心里十分肯定郑子聃的才能,却也不愿推翻自己的结论。为了补偿郑子聃,爱才的完颜亮只能在数年后举办的正隆二年(1157)丁丑科省试时,拿着当时省试第一的试卷找到了郑子聃,并请其对这届科举考生作赋的水平打分。

没想到,郑子聃看了一眼名列第一的试卷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比我,很一般。陛下如不信,可在殿试时邀我与他们同台,我让您见识一下我的实力。”

郑子聃的话,让完颜亮颇为不悦。但这也是印证金朝科举成果的一次机会,他最终答应了郑子聃的要求。

正隆二年七月,殿试开始,完颜亮亲临现场观战。为了给郑子聃增加考试难度,此次参与殿试的不仅有通过省试的举子们,当朝的笔杆子杨伯仁、前朝状元胡砺、李希颜等也参加了,殿试开始前,完颜亮特地将此次赋题、诗题、论题等统统泄露给这些官员。

殿试之后,完颜亮亲览试卷。那年科举及第者一共七十三人,唯郑子聃的答赋挑不出任何毛病。完颜亮啧啧称奇,也知道郑子聃之前所言不虚。所以,没过多久,郑子聃就连升三级,成了官方公认的金朝词赋第一人。

历经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三朝后,金朝的科举在世宗、章宗时代迎来了鼎盛时期。金朝士子完全认可了朝廷科举,并将登第视为人生奋斗的最大目标。

郑子聃之后,金朝出现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四元状元”孟宗献。所谓“四元”,即在乡试、府试、省试、殿试中均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孟宗献是刘撝的学生。在那个以词赋为考核标准的科举时代,孟宗献初时作赋的能力并不过关,甚至在成名之前,还屡次止步于乡试。后来,他特地将老师当年所作的词赋,通通收集起来,带回家贴在墙上,时而诵读揣摩,时而下笔模仿。如此数年,闭门谢客,终于功成。

大定二年(1162),孟宗献决定再战科举。此时,海陵王完颜亮已在征宋途中兵败身死,即位的是他的堂弟、金世宗完颜雍。金世宗与完颜亮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在他的统治下,金朝迎来了盛世。

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宗献的科举之路走得十分平坦。仅仅两年时间,他就以连夺四个第一的佳绩,从一介无人问津的北方士人,一跃成为金朝赫赫有名的“孟四元”。

金世宗听闻孟宗献连中“四元”后,大喜,下旨表彰孟宗献。按照惯例,金朝的状元多数及第后只能从正七品开始做起,而孟宗献直接被金世宗提拔为从六品的奉直大夫,并在世宗、章宗两朝得到重用。

05

金世宗本人有强烈的民族思想,眼见金朝汉化程度越来越深,他掀起了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

大定四年(1164),他特命女真族饱学之士将汉家儒学经典通通翻译成本族文字,供女真子弟熟习明理。同时,他又在科举考试中遴选出百名成绩优异的举子,让他们与金朝贵戚子弟一起入读女真官学,学习女真文化。在官学中的一应开支,由国家一力承担。

金世宗开办女真官学时,正值南宋遣使访问金国。作为出使金国的贺正旦使,宋朝状元楼钥在日记中,曾有如下记载:“西上四十里,过鸿福院,三门有楼。崇积仓道西有小门,榜曰教女直学。”

女真官学的兴盛,使得金朝在“汉科举”之外,独创了一门女真科举。金世宗甚至规定,凡承袭爵位者,必须学习本族文字,否则不予通过。

金世宗的做法在当时极具划时代意义,但随着他的离世,女真文化复兴也走向衰落。尽管女真科举昙花一现,但金世宗依旧在就读的子弟中,选出了女真人的状元。他就是大定十三年(1173)考中策论女真进士第一名的徒单镒。

世宗、章宗相继离世后,金朝陷入了中衰的局面。此时,徒单镒成功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金朝,在危难时刻,立金章宗的异母兄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在位期间,漠北的成吉思汗崛起。对此,上了年纪的徒单镒忧心忡忡,多次向金宣宗提议,让其多加防范蒙古势力。他希望金宣宗能加强大后方牧马基地的军事保障,并在金国的各大都城间派设专员镇守,使之形成一个闭环的军事网络,确保金国在之后的战争中保持常胜。

徒单镒的目光无疑是超前的,可金宣宗的政治智慧并不超群。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他的对外措施失误频繁。他一边跟成吉思汗议和,一边与西夏断交,并主动挑衅南宋,致使金朝在末世到来前腹背受敌,直至被战争的泥潭拖垮。

06

尽管金朝科举历经多次改革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尽忠之士,但在依旧有不少举子中途放弃,甚至将之视为人生旅途的“毒瘤”。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文学家元好问的师傅郝天挺。

郝天挺曾对元好问说:“今之仕多以贪败,皆苦饥寒不能自持耳。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子以吾言求之,科举在其中矣。”还说:“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唯通人能之。”

郝天挺认为,儒士阶层的理想首先得是来自精神、道德方面的追求,其次才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入世、入仕。不然,读书人就缺少了气节,沦为政治权力的工具。

郝天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元好问的仕途选择。

元好问出身高贵,家族据称源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妥妥的名门子弟。在他受到的教育中,家族荣辱是元氏子弟必须维护的核心。他内心既有名士之心,亦有名臣之志,两者矛盾且统一,为了家族利益,他不得不参加科举,扬名立万。

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金朝风雨飘摇,在南宋、蒙古和西夏夹击之下,国运衰颓。这一年,元好问赶往汴京应试,与百名晋地考生会饮状元楼。席间,他发出深深的哀叹:“将侥幸一第,以苟活妻子耶?将靳固一命,龊龊廉谨,死心于米盐簿书之间,以取美食大官耶?抑将为奇士、为名臣,慨然自拔于流俗,以千载自任也?”

第二年,元好问进士及第。

此后十余年间,他在仕途中流转、历练,维持着清苦的生活,直到金国灭亡的钟声敲响。

天兴三年(1234),金哀宗在蒙古军攻陷汴京前夕,逃至蔡州。南宋乘机派孟珙、江海率2万人马,与蒙古军合攻金军残余势力。绝望中,金哀宗自缢而死,金朝宣告灭亡。

作为胜利者,元朝贵族们一向对原先骁勇善战的金朝实行汉化改革、推行科举尤为不解。金朝灭亡十多年后,公元1247年,时为藩王的忽必烈还曾召见金朝遗老张德辉,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

张德辉倒也回答得干脆:“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

但忽必烈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认为这是儒生在为国灭之事推脱责任,而这也间接导致后来科举在元朝停办了近八十年。

同样的问题,元好问却在《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中给了人们另一番认知: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

在他看来,朝代兴亡本是天意,无论是忽必烈想表达的“金因儒学而亡”,还是张德辉回答的“金之亡不怪儒生”,都已不重要。

毕竟,有金一代,科举选士从未中断。在金朝存世的119年间,朝廷共开科43次,取士约15000人。这样的辉煌成绩,即便与“文治帝国”宋朝相比也毫不逊色。作为金朝的遗臣,元好问最终决定,终身不仕大元。

元宪宗七年(1257),68岁的元好问病逝。伴随他的离去,一个属于金朝士人的矛盾时代也走入了历史,如烟散尽。

标签: 科举考试 饱学之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 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时代气象

    原标题: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时代气象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20世纪上半叶的楚辞研究在

    2022-12-12 14:45

  • 中国近代日记研究的拓展、反思与未来——从“日记研究丛书”说起

    原标题:中国近代日记研究的拓展、反思与未来(主题)——从“日记研究丛书”说起(副题)日记这种文献类型和书写方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2022-12-12 14:43

  • 世界速读:《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

    原标题:《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诗经》所载乐歌,本为两周礼仪的用乐与歌舞的歌词,要对其诗义进行清晰的解读,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2022-12-12 11:32

  • 微短剧靠什么赢得观众喜欢

    原标题:微短剧靠什么赢得观众喜欢最近一段时间,单集不超过10分钟的微短剧深受观众喜爱。数据显示,今年仅快手平台的微短剧日活跃用户便增长

    2022-12-12 08:32

  • 要闻:考古还原青藏高原丝路的样貌

    原标题:考古还原青藏高原丝路的样貌仝涛【考古中国】  ●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出土大量来自唐朝、中亚和西亚的丝织品、金银器,以及各类宝石

    2022-12-12 08:52

  • 全球微资讯!图片故事丨剑川木雕:传承千年技艺

    图片故事原标题:剑川木雕:传承千年技艺段四兴在进行木雕制作中的打坯流程(12月1日摄)。剑川木雕是云南省剑川县传统美术项目,历史悠久,具

    2022-12-12 08:37

  • 剧场艺术如何拓展边界找寻多样表达

    原标题:剧场艺术如何拓展边界找寻多样表达北京晚报记者高倩12月8日至9日,“2022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和“2022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

    2022-12-12 05:40

  • 热推荐:打工新鲜事儿丨想学艺、想挣钱?快来村里这块“宝地”集合!

    原标题:想学艺、想挣钱?快来村里这块“宝地”集合!据12月8日甘肃省文旅厅、人社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通知,甘肃新认定28家省级非遗工坊

    2022-12-11 21:55

  • 西安多家博物馆明天起陆续开放

    原标题:西安多家博物馆明天起陆续开放陕西西安多家博物馆11日发布公告,明天(12日)起陆续恢复开放。西安博物院12月12日(星期一)起恢复对

    2022-12-11 21:36

  • 天天快消息!世界杯的魅力

    原标题:世界杯的魅力韩立群1990年世界杯我17岁,我家黑白电视14寸。记得马拉多纳无能为力的泪水。1994年巴乔横空出世,一路带着意大利打入决

    2022-12-11 20:42

  • 【速看料】初冬

    原标题:初冬张燕峰初冬。田野空旷,露出黑油油的泥土,像一位刚刚生产过的母亲,袒露着的胸膛,平静而疲惫。靠近她,似乎能听到来自大地深处

    2022-12-11 11:36

  • 别了,青石板的巷陌

    原标题:别了,青石板的巷陌田海明夏雨猛烈而迅疾,砸在屋檐上,迸溅出水花,泻出朦胧的水帘,隔绝了我望向窗外的视线。爸从外边回来,穿着的

    2022-12-11 11:44

  • 一把檀木梳

    原标题:一把檀木梳邓素芳《牡丹花瓶》 文森特·凡高[荷] 玛咖供图月光从门外涌进来,闪着银色的粼光。我坐在梳妆台前,檀木梳隐发着淡淡的

    2022-12-11 11:32

  • 每日焦点!艺评丨最好的书店氛围,是看得见的对阅读的爱

    【艺评】原标题:最好的书店氛围,是看得见的对阅读的爱罗筱晓最近,位于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因内部改造暂时闭店。这家书店建成于1954年,是

    2022-12-11 05:44

  • 从“中文热”到“天宫热”

    原标题:从“中文热”到“天宫热”(主题)——中文教学助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副题)蔺妍林建杰“这是中国,这是阿联酋,我们是好朋

    2022-12-11 05:32

  • 每日报道:视线丨《大博弈》书写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

    【视线】原标题:电视剧、小说同时推出(引题)《大博弈》书写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主题)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近日,

    2022-12-11 05:34

  • 热点!“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原标题:“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12月7日,观众参观“凌家滩文化展”。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2022-12-11 05:36

  • 全球速递!落雪的日子

    原标题:落雪的日子李季落雪的日子和她一起出去走走雪花飘落有寒意笼罩也有梅花飘香河面冰封水依然在冰下不息流动爱一个人就要在雪天拉着她的

    2022-12-11 05:41

  • 当前速看:张婧仪:表演难免有遗憾

    原标题:《点燃我,温暖你》收官在即(引题) 张婧仪:表演难免有遗憾(主题)羊城晚报记者王莉实习生邓晓妍优酷视频独播剧《点燃我,温暖你

    2022-12-10 10:55

  • 全球播报:邓超孙俪夫妇为《阿凡达2》配音

    原标题:邓超孙俪夫妇为《阿凡达2》配音羊城晚报记者李丽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又称《阿凡达2》)12月8日公布中文配音阵容,邓超、孙俪、黄

    2022-12-09 22:52

  • 最新:他用陶瓷艺术获得世界共鸣

    原标题:郅敏“二十四节气”作品摘得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金奖(引题) 他用陶瓷艺术获得世界共鸣(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一颗颗橘红色的

    2022-12-09 21:49

  • 全球新资讯:中国嘉德2022秋拍拉开帷幕

    原标题:中国嘉德2022秋拍拉开帷幕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今天,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拉开帷幕,31个专场的5800余件艺术珍品汇聚一堂,带

    2022-12-09 21:55

  • 【世界新视野】当“爆款”剧通货膨胀,“自吹自爆”还有说服力吗

    原标题:当“爆款”剧通货膨胀,“自吹自爆”还有说服力吗黄启哲近日,围绕“爆剧”与“伪爆剧”的话题被“吵”上热搜。话题的发起者原本希望

    2022-12-09 21:50

  • 林德禄: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创作

    原标题:《扫黑行动》热映,票房超过1 5亿元(引题) 林德禄: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创作(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实习生黄俊颖由林德禄执导

    2022-12-09 21:33

  • 热议:文物TalkShow|河姆渡骨耜: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明者

    文物TalkShow原标题:河姆渡骨耜: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明者作者:郑茜周玉州当今世界近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是谁培

    2022-12-09 19:42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