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清高宗,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
掌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吃喝享乐,后宫三千佳丽围绕,宫女太监伺候,可真是的情况真是这样吗?
雍正一年365天只在生日这一天休息.。每天就睡五六个小时,这种工作强度比咱们可重多了。我们正常是一星期休息两天,工作八个小时就感觉到心累,更不用说雍正了。
雍正的生活太劳累了,他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了。雍正的生活乏味无聊,那么最奢靡的乾隆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呢?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轻松。
上午是一天中最累的时候
现在我们的上班族、学生党一般都是早上七点多起床。高中生、小学其实比较累,早上可能得五六点起床。
然而在清朝他们起得更早,早上四点就起床了。历史上,清朝的皇子从3点就要在学堂读书了。那时候天还没亮呢,他们就已经努力奋战了。
康熙时期能出现九子夺嫡的情况,就是因为康熙儿子多而且都很优秀。作为大清的皇子可不是纨绔子弟,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任何一位拿出来都能比清朝后期的皇帝的强。雍正并不是康熙最受宠的儿子,能在争斗中成为赢家,能力不容小觑。
雍正本身就勤勉,乾隆本不受宠,为了得到雍正的喜爱,更是要努力读书。乾隆登基后延续了自己皇子时的作息,依旧是每日3点起床。
皇帝起床后就等着宫女妃子伺候他穿衣洗漱,然后就准备上早朝。他们是先上朝后吃早饭。和大臣们讨论完国家大事之后,皇帝就去旁边的小屋看折子。
看折子的时候并不是只有皇帝一人,还有军机大臣一起,就朝堂的事件讨论解决的办法。等到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就是皇帝的早饭时间了。
作为皇帝连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的权利都没有。食不过三,每样菜不能吃超过三次。给皇帝制定这个规矩的原因就是怕有人掌握皇帝的喜好而下毒。
吃完早饭皇帝就要真正地忙碌起来了,无非就是要看奏折、处理国事。面对上百份折子皇帝工作起来也是很头疼的,一下子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乾隆一上午的时间大概就在乾清宫的度过,面对着数不清的国家事务。皇帝最忙碌的时候就是从早上到中午的这段时间了。下午过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惬意的下午茶时光
乾隆中午要忙到下午两点才会吃午饭。我们是一日三餐,古代只有两餐。早上和晚上才是他们正经用餐的时间,其他时候饿了就吃点心。
吃完中饭后皇帝的自由时间就比较多了。可以选择继续处理奏折,也可以娱乐一下。但是在这之前皇帝都必须去拜访一下太后。
乾隆吃完午饭会先去拜访太后才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乾隆的爷爷康熙比较好,继位后没有母亲,下午时间比较多。康熙会选择听戏、钓鱼、骑射等。
乾隆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吟诗作对。他作诗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却有一本乾隆诗集。有才学之士纪晓岚的指点,乾隆也有拿得出手的诗。
而雍正就不会让自己闲着,一直在乾清宫处理政务。毕竟奏折是源源不断的,下午同样有新的送过来。雍正给自己留的自由时间极少,只要不累就一直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下午五点了,一天中最重要的晚餐就要开始了。晚餐是忙碌一天后最幸福的事情了,菜品比早上丰富得多。
因为菜品丰富,又忙碌了一天的缘故,晚饭会享用一个小时。吃完晚饭大概才六点左右,那么皇帝的夜生活都是怎么过的呢?
无聊的夜生活
现在我们晚上会选择吃饭、逛街、蹦迪、打游戏、看电视等来消磨时间,然后对于没有电的古代他们会做什么呢?
其实皇帝的生活真是无聊透顶了,甚至连睡觉这事都有人管。皇帝是不能和翻牌子的妃子过夜的,只能相处一小段时间。接妃子、抬走妃子都由净事房负责。
这翻牌子的事情并不是在晚上才做的,而是早上起床上完朝后,大概7点就翻好了。毕竟嫔妃侍寝不能随意,这都是有规矩的,当然要花长时间准备着。
其实做皇帝也很郁闷,可不能随意专宠一人。如果长期翻一个人的牌子,那么大概会两三个月都见不到了。
选择谁来侍寝是很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前朝也涉及到皇嗣问题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才是后宫最重要的事情,再受宠不能生育一切都是空话。
乾隆早上7点翻的牌子,晚上7点佳丽就到床上了。为了保障皇帝有充足的睡眠,不过于沉迷女色,连侍寝时间都有人盯着。
嫔妃在皇帝屋中待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就有太监在外边提醒了。皇帝连做这种事的时间都无法自己把握,一般提醒到第三次,太监就会直接把人抬走了。
嫔妃走了剩下的时间乾隆能干嘛呢?当然是睡觉咯!早睡早起,不然怎么保证一天的精气神啊,所以皇帝早早就就寝了。八点我们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乾隆就已经结束了。
这和电视剧中演的可不一样,早上起来还有嫔妃伺候。乾隆能见到妃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才引得后宫争风吃醋。
三千佳丽就为了等待皇帝那短短的一个小时,这对于后宫妃子来讲是多大的煎熬啊!所以挤破头才要争得一席之地。不够后宫等级森严,那些无故流产之类的事情也不见得是真的。
结语
皇帝作为全天下的领头人当时是十分辛苦的,毕竟全国各地的事情都等着他处理。我们照顾一个小家庭有时都深感疲累,更不用说皇帝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道理的,连自己的小家都治不好,何谈治国呢!乾隆一开始确实是一位勤勉的好皇帝,可惜后期太过奢靡,导致清朝国库太亏空了。
乾隆在位时间六十多年,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能将清朝治理成天朝大国,必定是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若是后期没有闭关锁国,或许清朝会一直鼎盛下去吧!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明年日历书有啥新花样(主题)传统文化成内容主流(副题)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临近岁末,新桃换旧符,日历书作为新年新岁的“必更品”
2022-12-26 15:48
原标题:12月总票房已破10亿元(引题)“阿凡达”引领电影市场复苏(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2年12月总
2022-12-26 15:44
原标题:黄绮珊“除了音乐,我一无所有”新民晚报记者朱光时至今日,依然在举办全国巡演的歌手寥寥,黄绮珊就是其中之一。她两个月里来了两次
2022-12-26 15:33
原标题:王世贞全集再出重磅(引题)《弇州山人四部稿》出版(主题)解放日报讯(记者施晨露)前天,上海交通大学、太仓市政府与上海古籍出版
2022-12-26 15:50
原标题:283件海派紫砂精品跨年亮相解放日报讯(记者李君娜)以浦东新地标为名的跨年紫砂艺术盛会《森兰紫韵·海派紫砂艺术展》前天在浦东森兰
2022-12-26 15:47
原标题: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公布考古工作新进展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刘美子)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
2022-12-26 14:34
原标题:成都文化新地标开门“迎客”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郑娜雅致清丽的宋韵美学,婉转柔韧的梦幻舞姿……12月16日晚,随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2022-12-26 14:50
原标题:艺术绘画 绚丽人生近日,《成为了光》王剑书自由绘画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青年画家王剑书5岁即被确诊为孤独症,他通过绘画与世界
2022-12-26 14:50
原标题: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新作《杨柳青传奇》正在创排(引题)让年画在评剧舞台“活”起来(主题)天津日报记者刘莉莉日前,天津市评剧白派
2022-12-26 14:33
原标题:评剧《革命家庭》获田汉戏剧奖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2022年第36届田汉戏剧奖评选昨日揭晓,天津评剧院创演的评剧《革命家庭》榜上
2022-12-26 14:35
原标题:老舍语言的魅力作者:杜永道20世纪90年代,我曾组织过一次“文学语言规范化”讨论,引起文学评论家和语言学家非常有趣的争论。一位知
2022-12-26 13:36
原标题:融合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主题)——首届仰韶论坛印象(副题)光明日报记者李韵王笑妃【守望家园】近日,首届仰韶论坛在线上举行。
2022-12-26 13:44
原标题:黑水城唐卡与敦煌晚期壁画年代考证之谜作者:李甜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额济纳河流域,是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城址之
2022-12-26 13:34
原标题:《2023年全国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发布(引题)寒假来临这份书单请收藏(主题)寒假即将来临之际,一份由专业教师研制的《2
2022-12-26 13:40
原标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引题)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主题)“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在闲暇之余做点苗绣赚些钱,还能传承中华
2022-12-26 11:50
原标题:陕西西安: (引题)小剧场蓬勃发展的三大“燃”动能(主题)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在古城西安,近年来,小剧场提速发展,在展
2022-12-26 10:45
原标题:北美票房:《阿凡达:水之道》稳居北美周末票房榜首中新社洛杉矶12月25日电(记者张朔)虽现较大跌幅,《阿凡达:水之道》(Avatar:TheWa
2022-12-26 10:47
原标题:国风动漫如何激活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王伟杰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获奖名单。经申报、评
2022-12-26 10:50
原标题:成都图书馆“阅读+”:(引题)发挥“破圈”之力创造“喜阅”时光(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付远书近日,四川成都图书馆携手成都市
2022-12-26 10:43
原标题:手工艺的“新国际化”杭间今天看来,作为中国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如何走出一条新的国际化道路,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工艺美术家思
2022-12-26 10:47
原标题:全景式展现文学大师人生路(引题)凌宇《沈从文传》典藏版面世(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路艳霞)今年12月28日是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纪念
2022-12-26 09:35
原标题:非遗“二代”接棒百年技艺:万物皆可“漆”中新网贵州大方12月25日电作者周燕玲见到非遗“二代”高焱时,他正忙着向客户介绍大方彝族
2022-12-26 09:53
原标题:广西文物摄影师十余载弯腰“定格”历史让文物“活”起来中新网南宁12月25日电作者黄令妍陈冠言王以照步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办公区
2022-12-26 09:38
原标题:历史现实题材交相辉映叙事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引题)2022哪部电视剧让你哭了笑了(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对于年底的很多
2022-12-26 09:41
原标题:2022王蒙梁晓声书写“不老的青春”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2022年,73岁的梁晓声和88岁的王蒙宝刀未老,继续为青春讴歌。七旬梁晓声
2022-12-26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