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的人们读书多么的难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相关资料图)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弱智,但是却有着非常大的问题,有些问题你不得不承认,家庭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思想和发展。但是如果你的出身不好的话,也不要灰心,那就是读书,读书是通往高贵的最低门槛,它非常的公平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有一位古人曾经说过:“人的气质其实就是天生的,很难改变它,但是只要读书,你的气质就会发生改变。”
而且在古代受到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人们都认为读书人是高人一等的,所以古人对读书都非常的重视,虽然非常重视读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古人读书难主要分为五点;无书可读;无地可读;无钱可读;环境艰苦;进度缓慢。
一、没有书读
因为在纸张和印刷这两项技术发明的时候,所有的书籍都是要用手抄写在竹简上、或者木椟上,甚至于是锦帛上,所以就会出现不是麻烦就是昂贵的现象。后来发明了纸张,但是还是需要手抄,而且手抄一部书是很费事的,一般人也抄不了。这个明确记载的就是宋濂,当时他小时候穷,就跟别人家去借,然后还要计算着日子归还回去,那个时候天气寒冷,砚台里的墨水都被冻成了冰,手指都快伸不开了,都成为了这样,还是不敢懈怠,赶紧抄完了,给人家送回去,不敢稍微一点点超过约定的期限。
二、没有地方可以读书
古代的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农业来进行的,当农忙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来教书的,而且那时候的读书人一般都是要努力学习考取功名的,大部分人是不会浪费时间去教书的,只有一小部分的读书人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钱,为谋求生计不得已才会开办学堂。而且他们教书的时间还长短不一,导致古代的孩子们想上学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没有钱可以读书
古时候的人们的平常老百姓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闲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来读书,古时候的课税和兵役太重了,让许多人为了能够活下去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当然也有好多人即使是在贫穷也会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例如匡衡,自己家没有蜡烛可以照明看书,他就墙壁凿了一个小窟窿,借用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的人即使家境贫寒也是努力读书的例子,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刻苦读书的。
四、环境太过于艰苦
因为古时候的科学技术不如现在发达,没有高科技产物,冬天的时候非常的寒冷,就比如刚刚前面提到的宋濂,冬天里面的墨水都已经冻成了冰块,手指冷的都已经不能够伸去了,依然还要继续的抄书,然后计算着日子,能够在规定的日子把书还回去。而且大部分的读书人会是在晚上读书的,因为晚上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来打扰他啊,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也知道科学技术落后,没有电灯,照明设施差,只有蜡烛,有的家庭穷的连蜡烛都没有,就比如上面说到的匡衡,只能凿墙壁弄出一个小洞,然后来借助邻居家的灯管来读书。对于读书的苦,古人真的说得很明白,三更时候的灯火,五更时候的鸡打鸣,这个时候正是读书人读书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了一个字,就可以把自己的胡须捻断好几根,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读书,通常都是几个夜晚都不脱衣服,最后人都变得十分的憔悴。于是古人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在书籍的高山之上,想要通往高处,只能不断的勤奋学习。而在知识的海洋当中是没有边际的,只能把刻苦当成小舟。
五、读书的进度缓慢
古时候的人们读书不仅仅是要进行朗读的,而且还是要进行抄写、背诵、默写这几个步骤的。正所谓一章要读三遍,一句话要轻轻的吟诵十回。就连孔夫子因为读书的时候读的次数太多了,连将竹简牵连在一起的绳子都给翻断了。根据明代的记载,有这么一位大文豪,他读书的时候必定要用手抄一遍,抄完以后就在朗诵一遍,朗诵一遍以后就把抄的那一遍给烧了,然后再继续抄,就这样反复六七次的时候才会停止下来。
现在的我们和古人相比,我们读书真的容易太多了,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来找到书进行阅读,然而对于知识的掌握似乎比古时候的人们少了一些,而对于古人不畏艰难读书的兴趣、毅力则是跟没有了。也没有了那种乐意深深研究,仔细阅读的沉静和定力了。
曾经有个人说过:把书读多了,自己的面向都会随之改变,许多的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自己曾经看过的许多书籍都会变成过往,变成了烟云,不存在于自己的记忆力。其实它们任然存在于你的潜在气质当中,在你的谈吐之中,在你的广阔胸襟之中,当然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和你写过的文字当中。
多读书,胸中就装的真不再是小情小爱了,而是对这个世间的博爱,而是对这个世界的大爱,眼界也不知道比不读书的人会是多么的宽广,比他们知道许多的事情,也知道遇到事情怎么进行处理,真的会有一种淡定的气质,即使天塌下来也不会被惊吓到。所以多多的读书吧,向古人学习,只有读书多了,人才会看到的多,心思才会沉稳,才会有气质变好。
上一篇:司马昭一共有多少子女?分别是哪些人? 热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童享同欢乐幸福中国年(引题)第十四届娃娃庙会喜庆开街(主题)今晚报讯(记者王洋)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特别举办的“童享同欢乐
2023-01-11 14:45
原标题:明清两代流行的马面裙,有哪些特点?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上官云)近年来,“国潮文化”逐渐兴起,汉服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2023-01-11 14:43
原标题:《针途》等一批公安干警自导自演微电影“破圈”引关注,提醒影视从业者——(引题)“大片感”依托于人性的深刻而非奇情刺激(主题)
2023-01-11 14:33
原标题:海南儋州举办“寿苏会”感怀东坡遗风传播东坡文化中新网儋州1月11日电(张月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023年1月10日(农历
2023-01-11 14:43
原标题:四川彭山再发现旧石器遗址年代距今约5万年左右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记者岳依桐)记者11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实证张献忠沉银并非传
2023-01-11 14:33
原标题:山东新泰:“非遗”展演迎新春1月10号,在羊流镇大洼村,戏曲演员准备表演豫剧曲目。新华社发(陈阳摄)1月10号,山东泰安新泰市“非
2023-01-11 13:56
原标题:河南沁阳:舞龙表演迎新春1月10日,在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文化广场,舞龙队进行迎新春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帆摄)1月10日
2023-01-11 13:36
原标题:剧版《三体》取得发行许可证(主题)观众期待值开始“调低”(副题)齐鲁晚报记者师文静 电视剧《三体》日前取得发行许可
2023-01-11 13:35
原标题:“影视榜样·2022年度总评榜”榜单揭晓(引题)《人世间》成最大赢家(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夏至历经两个月的初选和复选,“影视榜样
2023-01-11 11:42
原标题:不想再看戏份番位堆砌的“大男主”“大女主”了近几年,部分影视制作公司、播出平台对“大男主”“大女主”的执念,看得人满头问号。
2023-01-11 11:41
原标题:“影视榜样·2022年度报告”同期发布北京日报记者李夏至邱伟昨天,由酷云互动与北京日报·艺绽联合推出的“影视榜样·2022年度剧集报
2023-01-11 11:34
原标题:山东即墨古城张灯结彩年味浓1月8日晚,游客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游览。新华社发(梁孝鹏摄)随着春节临近,山东即墨古城张灯结彩,
2023-01-11 10:46
“网上中国”原标题:必须以质取胜,实现长远发展(引题)你爱看网络短剧吗?(主题)随着视频拍摄制作技术的提升和网络视听平台的发展,网络
2023-01-11 10:46
原标题:全国大批年画精品汇聚广州展现“年画里的中国”中新网广州1月10日电(记者程景伟)“年画里的中国”展览1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
2023-01-11 10:38
原标题:七部影片齐聚春节档(主题)类型丰富观众选择多(副题)齐鲁晚报记者 宋说随着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宣布定档大年初一,目前2023
2023-01-11 10:35
原标题:打造属于当代孩子的“童年日记”(引题)《米小圈上学记》以“童话感”视觉凸显童真、童趣(主题)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和腾讯视频出品
2023-01-11 09:45
原标题:著名导演何平去世享年65岁(主题)曾导演《双旗镇刀客》监制《甲方乙方》等作品(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据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消息,
2023-01-11 09:33
原标题:演员职称评审下沉到县级影视行业人才吸引力更强(引题)横店群演就地评职称(主题)解放日报记者于量2022年12月21日,浙江省东阳市四
2023-01-11 09:50
原标题:四川眉山发现成都平原迄今最早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新网成都1月10日电(记者岳依桐)10日,“遂宁市桃花河遗址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专
2023-01-11 08:56
原标题:兰州出台黄河文化保护办法人民日报兰州1月10日电(记者付文)记者从兰州市政府获悉:当地制定出台《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将于2
2023-01-11 08:44
原标题:嗑起中国剧,海外观众也上头?闲暇时,很多人会沉浸在“放大镜式”追剧的乐趣中。殊不知,一些海外观众同样乐此不疲。尤其在海外视频
2023-01-11 08:45
原标题:《中国奇谭》好在哪儿提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许多80后、90后,乃至60后、70后,都会会心一笑,想起儿时看过的《大闹天宫》《哪吒闹
2023-01-11 08:40
原标题:浙大与哥大收藏门神画像杭州展出系经数码转换后重现中新网杭州1月10日电(童笑雨)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10日,“守护·传承门神展
2023-01-11 08:32
原标题:美术馆奏响“爱的旋律”人民日报海外版电(闻逸)当动人旋律邂逅精美书画,一场视听盛宴正在上演。1月4日晚,“中国美术馆之夜”在北
2023-01-11 07:36
原标题:职场剧为何越来越好看光明日报记者牛梦笛近年来,随着现实题材剧集不断涌现,聚焦行业发展态势与运行规律、关注不同职业特点的职场剧
2023-01-11 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