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赵匡胤要迁都长安,为什么赵光义坚持反对?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资料图】
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工作就是武将,还是一员优秀的武将,在征讨过程中,他经常亲自出征,或者在 关键的战役上给予主帅战术建议。最高领导要做到这点,必须自己很内行,若是像秃子那样经常去指挥一个团的战斗,或者像宋太宗、宋真宗那样让主帅按照“阵图”去打仗,就犯了兵家大忌。
战争的人事安排上,赵匡胤做到了充分的放权,让主帅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又能让主帅尽忠,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流行武将造反的时代,没发生过一次主帅造反的事情。王全斌攻下成都后政令昏庸,逼反了十几万川军,赵匡胤也能做到继续充分相信王全斌,没有让王全斌铤而走险反了大宋。
墨子说:“上君尽人之智,中君尽己之智,下君尽人之力。”用武将方面,赵匡胤完全做到“上君”这个标准,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宋接下来的十七个皇帝都达不到这个高度。每攻下一个国家,赵匡胤必定优待国君和大臣,这给其他政权极强的心理暗示,几乎每个政权里都有愿意主动归降的大臣。南方还剩下的两个小国家:吴越和清源,甚至连皇帝也想着要投降。
经过十六年的切身体会,赵匡胤明白了东京为什么不是一个牢固的首都。一是东京没有天然的屏障,这对防守来说是很不利的,像北京这样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形更利于防守。二是由于没有天然屏障,只能派重兵把守,这消耗了国家财政大量的物资。离东京不远的洛阳,拥有很好的天然屏障,武则天曾在这里建都。赵匡胤想着要迁都到洛阳。自古迁都就是大事,一个王朝因为迁都失误而转向没落甚至灭亡,历史上的实例比比皆是。
那为什么赵匡胤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迁都呢,除了客观的原因,还因为他要避开弟弟赵光义在东京发展的势力。本来,赵普很早就发现了赵光义私聚幕僚的意图,他和赵光义在大宋建立之前是好朋友,后来因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两人逐渐成为水火不容的两大政治集团。
两人的争斗,从不亲自出面,往往采取打击对方亲信的手法。一次,开封府判官姚恕奉赵光义之命拜见赵普。赵普恰好正在请客,门卫就没有及时通报。姚恕生气了,拂袖而去。过了一会,门卫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普,赵普慌忙派人去和姚恕道歉。
姚恕觉得自己有赵光义撑腰,仍然掉头不顾,对宰相的致歉毫不领情。赵普一贯是个小心眼,这次也怀恨在心,过了几天就借机把姚恕调到澶州做通判,相当于澶州市副市长,即使是赵光义出面挽留,赵普也不买账。几年之后,黄河在澶州决了口,赵普以姚恕通报灾情不及时为由,将姚恕暂首弃市,再投尸黄河,既打击了赵光义的气势,又出了口恶气。
而现在,赵普被罢免了,赵光义的势力集团一支独大。赵匡胤又很爱惜自己的弟弟,对赵光义的所作所为也采取了默然的态度。赵普罢相后一个月,赵光义进为晋王,位在宰相之上。柴荣继承养父郭威的皇位之前,官爵就是晋王。这个安排,似乎是表明赵光义就是皇位继承人。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表面上看来是因为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十五年前,杜太后得了重病,感觉自己不久人世,就问赵匡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天下吗?”赵匡胤做了一个标准的孝子式回答:“全是因为祖先和父母的功德。”杜太后说:“不是,是因为柴荣让一个小孩子当了皇帝(十一岁的柴宗训),假如后周有年长的君主继位,你怎么能得到这个位置。”
杜太后还设计了避免宋朝也出现这种局面的方法:“你百年以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光义,光义之后,当传位于廷美(赵匡胤最小的弟弟),廷美再传位于德昭(赵匡胤的大儿子)”这个考虑完全出于不立幼子做皇帝,而现在,十五年之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大儿子赵德昭,28岁,小儿子赵德芳,23岁,一直都没听说有失德的表现。按照中国历来的传统和大家根深蒂固的意识,赵匡胤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然而,赵匡胤一直都没有立太子,他担心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发展的很大。贸然立了太子,赵光义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不如先迁都,摆脱赵光义已经形成的势力圈,再立太子也不迟。赵光义明白迁都的“另一个”意义,极力阻止,赵匡胤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这个心愿。有一次,赵匡胤愤愤的说:“不出百年,天下的财力必 定为京城的防卫而耗光。”
上一篇:鲁僖公在位期间都做了哪些大事呢? 环球百事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一张电影票承载着久别重逢的年味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今年春节,你和家人会去看一场电影吗?2023年春节档大片云集,呈现出久违
2023-01-29 13:37
原标题:“文化国宝”守护人光明日报记者高建进【新春走基层】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
2023-01-29 13:37
原标题:拍摄时间不到60天、场景不出山西一座大院,却逆袭科幻电影大制作《流浪地球2》(引题)春节档竞争激烈,《满江红》为何夺冠(主题)解
2023-01-29 13:49
原标题:历史中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从“玉兔捣药”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兔子已经陪人们
2023-01-29 11:53
原标题:看狮舞:“神秘的东方力量”新华社南宁1月28日电(记者卢羡婷、覃广华)狮舞,在中华大地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每年春节期间是舞狮最热
2023-01-29 11:36
原标题:为何只有兔子能陪伴嫦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原本在月宫中捣药的玉兔溜出宫门来到下界,魅惑
2023-01-29 10:40
原标题:《流浪地球2》周边众筹突破5000万参与者宜慎重评估风险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毕舸众筹参与者应有更慎重的评估,避免冲动消费作
2023-01-29 09:35
原标题:中国的家兔从哪儿来?外源传入的可能性更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虽然已经知道目前最早的兔形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青
2023-01-29 09:42
原标题:赶年集张燕峰民谣里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来腊八就是年”,腊八是一个美妙的节点,响亮地吹响了人们采购年货的号角。城市的街道上,
2023-01-29 08:44
原标题:白鹿原下的年味儿周养俊我的老家在长安白鹿原下、浐河边上,走进农历十二月,腊八粥的香味儿就扑鼻而来。按照老习俗,腊月初八是春节
2023-01-29 08:41
原标题:万达影城一张电影票300元?最新说法来了澎湃新闻记者薛莎莎实习生王璟近日,网传大连万达国际电影城《流浪地球2》电影票标价高达300元
2023-01-29 08:38
原标题:《交换人生》热闹路演(引题)雷佳音广州“炫”癍痧(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1月27日下午,春节档电影《交换人生》来广州路演,导演兼
2023-01-28 21:38
原标题:返乡见闻Vlog|电影市场回暖作者:王宇张艺谋新作《满江红》、科幻大制作《流浪地球2》、春节常客《熊出没·伴我“熊芯”》、谍战片《
2023-01-28 21:36
原标题:时隔15年再上春晚(引题)王宝强:最高兴的是我父亲(主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恩湖 1月21日除夕夜,在央视2023年春晚舞台上
2023-01-28 14:53
原标题:领福字赏灯会看展览(引题)市民进到美术馆换个花样过春节(主题)北京晚报记者王广燕重点美术馆门票一抢而空,部分展馆外再现排队盛
2023-01-28 14:38
原标题:痛悼!著名翻译家杨苡逝世,享年103岁著名翻译家杨苡,于1月27日晚逝世,享年103岁。杨苡首创了《呼啸山庄》的译名,并翻译出多部经典
2023-01-28 13:48
原标题:春节档国产影片带动观众观影热情电影市场快速复苏央视网消息: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7日24时,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已超67亿
2023-01-28 13:43
原标题:国家电影局:2023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67 58亿元据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 58亿元,同比
2023-01-28 13:41
原标题:《中国乒乓》撤出春节档票房能否“绝地反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琴1月25日晚,仅仅上映两日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
2023-01-28 13:45
原标题:多部佳作齐力收入67 34亿元两部“北京出品”夺票房冠亚军(引题)“二超多强”带旺电影春节档(主题)北京晚报记者袁云儿多部优质影片
2023-01-28 13:36
原标题:科技让非遗有了新“玩法”光明日报讯(光明网记者李航)“没想到现在能在线上逛庙会、玩游戏,还可以在线下兑换春节福袋。”今年春节
2023-01-28 11:34
原标题:剧版《平原上的摩西》试水慢节奏(引题)悬疑剧注入文艺情怀新表达(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夏至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的网剧《平原上的
2023-01-28 10:43
原标题:“文以载道”展亮相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斋馆别号鉴藏印作为一种个人标识,倾注着创作者与鉴藏者的情感志趣与品性
2023-01-28 10:52
原标题:举办不同主题阅读文化活动200余场(引题)京城书店伴读者度过书香假期(主题)北京日报记者路艳霞兔年春节假期,京城书店既有书香也有
2023-01-28 10:49
原标题:《难忘今宵》出新,经典何以永恒说到春晚,你会第一时间想起哪首歌?“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这几句话仿佛自带声
2023-01-28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