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的东汉,为什么尽是小皇帝当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其最后一位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被儿子启继位为“夏后”,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这里所谓的“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的一种理念。即所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帝王便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了君王一家的私人财产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再到嬴政一统中原,开创集权帝制以后,“家天下”的继承制度在中原王朝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说是贯穿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史。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数量不等的“儿皇帝”,也就是未满弱冠之年便登基的幼帝,这种情况在东汉时期最常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呢?究其本质,在于皇位继承制的局限性。
公元221年,一统天下的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此前的所有帝王,包括远古时期功德无量的“三皇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自称为“皇帝”。这一传统被延续下去,自嬴政之后的所有统治者,除少量政权如太平天国等,几乎每个封建统治者都以“皇帝”自居。
除此之外,嬴政还确立了一套围绕帝制而产生的一整套集权制度,其中“家天下”的继承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江山不断在本家子孙中传续,“奉宗庙之重,终无穷之祚”,把社稷传承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虽说嬴政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大秦王朝二世而亡,但由他所开创的这套继承制却保留下来。到了汉朝时期,这套继承制已经相对完善。
显然,这种继承制度局限性非常大,继承者的人选集中在皇帝的子孙中,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一旦皇帝英年早逝,幼帝登基的可能性非常高。东汉除光武帝、明帝、献帝之外,其他皇帝均未活过三十六岁,其中除了安帝、质帝、桓帝是以宗族身份登基以外,其他皇帝均遵循了“父传子”的原则。
皇帝虽然后妃众多,但由于他们结婚时身体发育不完善,纵欲过度,无疑会影响自身及后代的身体健康。东汉时期皇子的死亡率非常高,后宫争宠、废立加上落后的医疗条件,都是导致皇子早夭的重要原因。能活到成年的皇子极少,所以皇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东汉时期的皇帝平均寿命较低,所以他们留下的皇子年龄不大。
因为继承制度的限制,哪怕皇子年龄很小,也必须将其立为储君。幼帝登基后,又会重新陷入恶性循环中。
除了上述原因外,后宫干政也是导致东汉多幼帝的原因之一。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的平均寿命不长,但皇后及太后却都很长命,“主少母壮”的例子不胜枚举。汉朝时期有这样的规定,只要是有嫡正地位的正宫皇后,在皇帝年幼、昏庸或皇嗣中断的情况下,都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临朝称制。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可以获得与皇帝对等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出现“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太后,她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经常做出“废长立幼”的勾当,将权势牢牢地握在手里。例如,元和帝的皇后邓氏,就曾打着长子刘胜体衰的幌子,立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刘隆为帝。邓太后把持朝政长达十六年,先后立过两名幼帝。
从这些后宫干政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东汉时期的后宫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这也对后来的朝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后宫干政,还会带来外戚专权的连锁反应。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靠的是豪强地主的支持。刘秀不同于其他的开国之君,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除掉一众开国元勋,反而对这些功臣礼遇有加。在东汉时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公卿与豪族有与皇族结亲的资格。这些贵族本来就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家族中出现嫔妃甚至皇后、太后时,难免会利用这种裙带关系获取更多的利润。
除此之外,临朝称制的太后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通常会召本家外戚入朝参与大政。显然,倘若皇帝年长,肯定不会纵容后宫、外戚乱政。太后及外戚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有必要立一个便于控制的“儿皇帝”。外戚的倒行逆施,极易引发幼帝的反抗情绪,一旦幼帝成年,他往往会借助宦官势力铲除外戚。最终,皇帝、太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结果。
东汉王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帝登基的现象是发展时期必经的阵痛。不过,历代封建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最终伴随着集权专制退出历史舞台而消亡。
参考资料:
【《汉书》、《资治通鉴》】
上一篇:赵匡胤先后灭掉六国之后 赵匡胤是怎么对待六个亡国之君的_当前热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陕西绥德:浓浓年味尽在秧歌中光明日报记者张哲浩李洁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涛农历正月十五,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随着一队队秧歌的火热
2023-02-06 13:34
原标题:荧屏“闹元宵”:传统文化之美的耀眼“C位”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高凯)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集合东南西北中特色灯彩的“花灯耀四海”
2023-02-06 13:37
原标题:从《满江红》到“元宵奇妙游”“戏曲+”为何“出圈”?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记者韩章云)2月4日晚间,河南卫视播出的《国风浩荡2023元
2023-02-06 13:37
原标题:各地举行民俗灯会(引题)流光溢彩庆元宵(主题)上海豫园灯会——“山海奇豫”焕彩今宵人民日报记者曹玲娟下午4点,豫园中心广场主灯
2023-02-06 11:56
原标题:打造“演艺之都”(引题)北京文化发展添新翼(深观察)(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郑娜遍布城市各处的多元演出空间,汇聚全国优秀的
2023-02-06 11:38
原标题:传统文化“破壁”二次元(新国潮)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郑娜“没想到我竟然通过二次元游戏了解到中国民间文化!”“这手艺真是了不起,
2023-02-06 11:54
原标题:辽宁发现红山先民“住址”(主题)——实证红山文化从渔猎走向农业定居(副题)光明日报记者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新经过考古发掘,
2023-02-06 11:55
原标题:京郊特色花会回归北京日报记者孙云柯陈强王可心天南地北的小吃、锣鼓喧天的花会、各有绝活的手艺人……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最热闹的年味
2023-02-06 11:38
原标题:秦汉社会对海洋的观察和理解,开启了新的更宽广的文化视界——(引题)秦汉文化中的“海洋”元素(主题)王子今近年来,关于海疆问题
2023-02-06 10:53
原标题:非遗馆上演传统皮影戏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昨天,“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彩
2023-02-06 10:50
原标题:聆听国乐《花好月圆》争睹国宝《雪景寒林图》(引题)正月十五,天博赏国宝闹元宵(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昨天上午,伴随天津歌
2023-02-06 10:50
原标题:(新春见闻)中国各地闹元宵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2月5日正月十五,中国各地闹元宵,多地非遗民俗活动等百花竞放。春节期间,江西景德镇
2023-02-06 09:56
原标题:曲剧《离婚》:透过婚姻解读人生百味李俐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老舍在云南龙泉镇要求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一批研究生选举他的最佳作品
2023-02-06 09:47
原标题:北美票房:《拜访小屋》口碑参差票房夺魁中新社洛杉矶2月5日电(记者张朔)伴随着参差不齐的口碑,《拜访小屋》(KnockattheCabin)登
2023-02-06 09:44
原标题:央视春晚惊艳亮相后携新作《如见》登陆国家大剧院(引题)又见“桃红”唐诗逸已是新作主心骨(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田婉婷继兔年央
2023-02-06 09:36
原标题:黄渤:用最平实方式打开中年危机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江苏卫视《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开播当晚,黄渤多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这个42
2023-02-06 09:45
原标题:篆刻艺术之美篆刻为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最初以实用为功能,作为交流之凭证和权力之表征。唐宋元明以来,随着书画鉴藏及钤盖款印
2023-02-06 08:51
原标题:“高雄·北京特色周”举办系列交流活动——(引题)春意暖两岸,元宵共团圆(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金晨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
2023-02-06 08:56
原标题:浙江文旅观察:为什么人们期待烟花秀?记者童笑雨中新网杭州2月5日电 这两天,杭州人朋友圈讨论最热烈的,是时隔11年重启的烟花秀。
2023-02-06 05:34
原标题:“琅琊祭海”展民俗文化2月3日,演员在祭海仪式上表演。当日,第59届琅琊祭海仪式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举行。据介绍,“琅
2023-02-06 05:34
原标题:豆瓣短评告诉你,是什么放大了春节档的争议声?澎湃新闻记者舒怡尔王亚赛实习生陈芙蓉电影院舒展筋骨,张挂暗室里的梦,准备好恢复活
2023-02-05 15:32
原标题:《流浪地球2》关键剧情源于高考作文题?导演郭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实习生邓鑫杰2月3日,电影《流浪地球2
2023-02-05 14:35
原标题:吴京揭秘(引题)与刘德华隔着玻璃对视的戏份有何深意?(主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实习生邓鑫杰问及《流浪地球2》在电影中
2023-02-05 14:37
原标题:今日元宵节作者:孙震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佳节,观灯赏月。今年的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最圆是2月6日2时29分。今年的元
2023-02-05 10:46
原标题:《三体》制片人揭秘创作过程(引题)“最大困难就是它的IP价值太大了”(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三体》自开播以来,因尊重原著、
2023-02-05 10:51